昨天同居??密友翠花抱著一大摞從圖書館剛剛借回來的建筑作品解析圖冊,氣沖沖的扔在了我的床上,并義正言辭的跟我講,最近再也不會跟我去蹦老年迪了,乖乖在家抄圖。What?抄圖,干嘛?難道是想去廣場賣藝?
一問才知道,年前家里不是幫她接了9個活嘛,幫忙設計了2個后,被人家投訴,說設計感真差,都沒有某某大師的50分之一好。翠花咬紙含淚的跟我說“老娘要是能設計出大師的感覺,他們現在都摸不到我的鞋邊”。
建筑領域的各種前輩往往會將大量抄平面視作學設計的一條“辛苦的捷徑”,但是那些畢竟都是別人的成果,再學建筑的幾年里,我想所有的建筑學子都嘗試過用這種方法提高自己。
抄了幾百張建筑圖紙,你真的學到了大師精髓嗎?
1、
抄圖,我記得我是從大二開始的,那時候對建筑學學習也很迷茫,老師也很渣。覺得那就安心看看書,先是把《建筑空間組合論》、《形式空間秩序》、《建筑語匯》這三本書抄了兩遍,感覺明白了些基本的建筑道理 ,起碼知道了對立統一、韻律等形式構成的基本審美和判斷,其實這點很重要,卻容易被那些好像“眼高手低”的同學忽視,比如同樣模仿一個原型做建筑設計,形式構成基礎好的同學做的就是要耐看一些。所謂基礎不就是這種通過手腦不斷反饋的記憶嘛,說的過分一點,就是學習一種被定義了的“好看”得原則。對自己的課程設計絕對有幫助,感覺開竅了。后來還抄繪了《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分析》,大概在大二下學期吧,反正是踏踏實實看了很多基礎書籍,以上言論僅對大一大二階段,以下言論針對高年級。不要把抄圖跟快題混淆和類比,兩種境界,不同目的。
—— 阿正
2、
我是學規劃的,沒有抄繪過那么多,但很贊同抄繪的意義。
設計雖然是創意,但在入門階段需要大量的案例積累,這點是肯定的。
如果你不喜歡抄繪,那么就要求你喜歡游學,去親自體驗全世界各種風格、各種主義的建筑,從外觀上不同角度去體驗,走進去從各個內部空間體驗,你才會知道原來這樣的設計能帶給自己這樣的感受。
所以,第一,如果你剛開始學習沒有精力和金錢去游學,抄繪自然就是圖面化的體驗方式;第二,很重要,假設你有錢有精力去游學回來,你怎么把你的體驗落實到草圖、平面圖、剖面上呢,那種體驗又是怎樣通過設計圖紙表現的呢,因此,你還是要抄繪,當然此時你可以只抄繪你感興趣的建筑。
所以,抄繪很重要,入門必須學。
比如我大一抄繪了范斯沃斯住宅,因為覺得很簡單,不就是幾個矩形嗎,這房子尼瑪有啥意思,一點也不吊。后來讀博士到了美國,親自走到那玻璃跟前,才對當年的抄繪恍然大悟,當然大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反正如果不抄繪,估計當時就會像個游客一樣心想,這房子尼瑪啥意思,真是一點也不吊。
—— 林大
3、
我用了2年半時間抄了幾百本吧,一個月差不多抄30幾張,左右覺得越來越容易想清楚從哪里開始下手了。其實抄的時候不一定要完完全全的都抄下來,每一個案例都有自己可取之處,結合你自己的理解去抄就行。
—— 古大只
4、
我們這代人真的要抄繪建筑大師作品的話,請用電腦直接建模去推敲,不要再去練手繪。即使是古典的平面,也是要推敲其中空間秩序的,單純平立剖是很難理解的。
不好意思開個地圖炮,看看回答里分成模型和手繪2派,手繪派的思考深度明顯低一個級別。畫一堆平面構成,造出來除了鳥覺得有趣,人真的看得到么?無非是建筑師和平面圖接觸久了,自己的YY罷了。
手繪能想清楚的空間和節點,大半都是上個時代的建筑了,長期手繪的結果就是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能力和建模黨有巨大差別,我和大量畢業5年內人交流都發現這個問題,上一代手繪特別好的建筑師根本想不清楚這一代建筑的空間和節點構造。不信你讓他們手繪個異形出來?我和他們都沒法用剖面交流,得要建模才行。但是和最近幾年的建筑師都沒有問題。想不清楚怎么畫得出來?想清楚了畫不出來還能建模。
—— 浪行
5、
其實抄圖這件事情,更多是借由抄繪的過程,達到通過練手而至“練心”的目的,也就是說,怎么抄,抄多少其實并不是這個事情的核心,核心在于過程中你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你可以用丁字尺畫圖板工具線條嚴謹操作,也可以徒手繪制灑脫自如,或者直接用SU重建一下模型也未嘗不可,甚至于實地考察我認為也屬于一種“抄圖”的方式;你可以選擇某位建筑師的某件或某幾件作品深入研究,形成體系;也可以博采眾家之長,只要看到喜歡的都“抄”下來,豐富自己的設計手法。我個人的方式是習慣于用網格紙+徒手線條,這樣的做的好處是速度快,比例容易掌握。
——?Chan Alex
6、
目前已轉行,感嘆大家把這些功力用在別的合適行業,注定大放光彩,如今卻在建筑領域苦苦煎熬也鮮有大師的機會更沒有對應應得的money。。
沒抄到幾百個,綜合平立面和節點抄過 頂多幾十個建筑吧。
最大的收獲是發現zaha扎哈哈迪德 和 白邁耶 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從而更好地做出模仿zaha的作品。
只抄平面用處有限,最好把立面,剖面,節點,等等等都一起抄下來,并且畫立面和透視等等等的時候,思考他們之間的對位關系,作者如何思考等等,并且做到這些,一個建筑細致研究下來會話費很大精力。
其實不用幾百個,好好分析幾十個已經大牛了。。。對空間和秩序的理解會上一個層次,當你再抄zaha的平面的時候,你會發現zaha和白邁耶某方面是一個流派哈哈.....
—— 小名
其實有些時候,在飛機上突然覺得看到的幾個方案不錯,就拿起筆畫出來對比。反正很隨意,也不需要凌美、紅環高大上的紙筆,它是你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了,跟刷微博一樣。隨便拍些本子里的內容,抄圖給自己看的,你對自己抄繪內容的回顧遠遠大于這個圖形本身,不是說一味的追隨大師的作品,就能有更好的設計功底,大師跟你畢竟是兩個人,品味和形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這對未來方案設計很重要。
夜談時間:
真正踏踏實實抄了幾百個大師建筑平面的建筑學子,你們從中收獲了些什么?
本文編輯:翠花、穗醬
排版:momoko
校對:千鶴、Begin
圖片來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