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刻意,持續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找到“套路”,分解練習,重復練習。把目標拆解到最小單元,把知識體系拆解成概念和模塊,如同音樂拆成音符,然后逐個持續的練習,而不是聯系整首曲子。又如運動員把動作拆解成一個肢體動作,強化練習,而非在比賽中練習。又如圍棋高手記憶的不是每個棋子,而是棋局一樣。
? 走出舒適區,在學習區刻意練習,同時避免恐慌區。刻意練習,刻意就是持續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因為不熟練持續保持自己的主動性和掌控性,抵制“自動化”,持續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這是一個逆人性而非順人性的過程,如果你感覺舒服了,你不是在進步而是原地踏步或是退步。
? ? 比如 自己以聽得到為樂,每天刷文聽音頻,看似努力,其實是在做無用功。只看不記錄,不思考,更不實踐。這不是餓,而是饞,靠刷新知來滿足自己對知識占有欲的快感,跟刷劇沒什么區別。練習一點也不好玩。
? ? 真正的做法是追本溯源,把知識分類,解構,分塊,在知識源頭上掌握概念,然后對比作者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封裝成自己的知識產品。
學習需要及時反饋,有了反饋,有了反饋才有調整,才有進化。
? 真正的學習不是“輸入”的過程,而是“輸出”的過程。正如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刷流氓,一切不以運用為目的的學習都是在享樂一樣。
? ? 羅胖看文章的做法是看完一篇文章后只要要總結提煉一個詞或一句話,這是真正自己的產出,把別人的知識“縫”自己體系上,長出自己的新知。
? 我非常喜歡霧滿攔江的文章,一天一篇看到很過癮,當時就如同直擊靈魂的感覺,可是我只是看了,沒有記錄,沒有思考,沒有輸出,現在完全忘記了。
? ? 如同學習投資首先要要學習記錄花費,時間管理的前提是做時間記錄,這是前提,然后分析,調整時的安排,這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