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檔更新日志:
摘要
通過對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的需求分析、業務邏輯與業務流程梳理,相關數據表現分析,得出了微信讀書沒有必要像蝸牛一樣設計寫書評功能的結論,并從產品定位、用戶規模、產品運營三方面陳述了理由。但可以借鑒其部分設計來幫助優化公眾號書籍推薦部分的閱讀體驗及提高用戶評分積極性。
目錄
1 ?產品簡介
2 「寫書評」功能需求分析
3 「寫書評」功能的業務邏輯
4?「寫書評」功能的業務流程及關鍵頁面
5 網易蝸牛讀書與微信讀書「寫書評」功能點詳細對比
6?相關更新日志與數據表現
7 結論
1 產品簡介
產品名稱:網易蝸牛讀書
slogan:時間出新知
一句話介紹:一款以優質書評為媒介給用戶提供領讀、為相同志趣愛好的人提供共讀等良好閱讀體驗服務的閱讀類APP?
需求點:蝸牛讀書通過獎勵機制鼓勵用戶創造優質書評,通過領讀版塊為普通用戶推送其感興趣的書評/書單,幫助其完成書籍的篩選,更快速找到自己喜歡書籍,并以書評為交流媒介構建了一個良好氛圍的優質社區。
亮點:每天提供一小時免費閱讀時間、優質的書評、良好的領讀體驗。
功能簡述:用戶可使用「寫書評」功能在閱讀前、閱讀過程中、閱讀完三個階段通過手機端或PC端編輯書評,其編輯方式接近于Word格式,并支持插入多本書籍形成書單。
使用環境
2?「寫書評」功能需求分析
按“用戶-場景-需求-解決方案”:
需求整理
需求分析
對于普通用戶:
1)閱讀前查看書評是普通用戶快速獲取書籍大體框架、大致內容,最終決定要不要看的主要方式,因此優質書評、權威之言更有參考價值,也能有效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
2)寫書評有助于用戶對書籍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最終完成知識的沉淀與學習成果的輸出。
對于領讀者用戶:
寫書評是他們展示自身才華、輸出自己觀點的主要途徑,優質書評則能幫助他們更高效的收獲粉絲的關注、轉評贊,進而進行商業變現。
對于運營團隊:
1)挑選出優質書評,再進行精準推送是促使用戶花費更多時間留在平臺的關鍵。良好的社區交流氛圍有助于引發用戶之間更多的交流,有了交流才有可能觸發情感的共鳴,才會讓用戶對平臺產生依賴感。
2)用自我激勵、成就激勵及物質激勵來促使普通用戶創作優質書評,使這部分用戶逐漸升級為領讀者用戶。
對于平臺:
1)建立競爭優勢:市場上已經存在很多閱讀平臺,若是單純的提供書籍服務與沉浸式閱讀體驗很難吸引與留住用戶,因此與其更好不如不同,專注于提供精品出版書籍服務,用書評進行差異化競爭,即領讀人+精品出版書籍+優質書評的模式,以此來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
2)樹立良好口碑:領讀人與優質書評相結合的模式能給人更靠譜的感覺,因此普通用戶可以感知到平臺為其帶來的效率上的提升,而精心打造的高素質交流社區也能讓用戶充分享受良好的讀書氛圍,最終樹立良好口碑。
3)形成規模效應:優質書評可以吸引更多用戶,更多的用戶會擠壓領讀用戶,促使他們為了獲取更多粉絲創作更多更優質的書評。此外,普通用戶為了獲得額外免費閱讀時長或與他人交流也會創作書評,因此會產出大量UGC的,從而豐富平臺的內容資源,讓新用戶有更多可供參考的意見,最終形成規模效應。
4)完成商業閉環:a 用稿費激勵用戶創作優質書評;b 閱讀平臺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會員、廣告、售書,用戶為了緩解認知焦慮會毫不猶豫地為了知識付費,而優質書評則有助于激發用戶閱讀興趣,延長使用時間或者購買書籍,從而增加平臺的收入。
3?「寫書評」功能的業務邏輯
主要業務邏輯:
1)平臺給予寫書評的用戶免費閱讀時長獎勵,運營挑選出優質書評給予物質獎勵,并給予優質書評更多流量來提升相關創作者的影響力,實現鼓勵普通用戶升級成領讀用戶,保證優質UGC持續產出的目的。
2)用戶收到書評推送,對其中的書籍進行篩選,最終花時間閱讀,實現用戶留存與付費。
3)書評是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平臺內,關于書評的討論有助于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交流氛圍,促進用戶活躍;在平臺外,用戶可以把書評分享至各個社交平臺,有助于吸引新用戶。(當前版本對于分享這一動作沒有任何激勵,導致用戶分享意愿不高,不利于傳播,猜測可能是怕被微信封掉分享鏈接)
4?「寫書評」功能的業務流程及關鍵頁面
業務流程
可以看到,網易蝸牛讀書針對「寫書評」功能共設計了4個進入路徑來幫助用戶更好的創作書評,各個路徑與目的如圖7所示。
關鍵頁面
當前版本v1.9.5中,若已通過寫書評任一入口創建了草稿,則用戶無論再從哪個路徑進入編輯頁面,都是打開該草稿,即該方式創建的草稿優先級最高。此外,僅能通過書籍詳情頁的“加入書評·書單”來新建多個不同書評的草稿。
5 網易蝸牛讀書與微信讀書「寫書評」功能點詳細對比
相同點:都具有標題、添加書籍/批注、加粗文本、設置隱私等基本編輯功能,發布后均可對書評進行分享、點贊、評論。
不同點:
1、入口分布與數量:網易蝸牛讀書入口名稱分為“有償征稿”和“寫書評”2類共4個,與獎勵相關的有3個;微信讀書的入口是“評分”共2個,沒有獎勵。
2、編輯樣式:網易蝸牛讀書必須帶標題發表,支持上傳多張圖片、插入多本書籍,4種標題樣式、3種對齊方式,同時還支持PC端編輯,而微信支持插入表情。
3、發布后查看:網易蝸牛讀書可以收藏、舉報書評、修改已發表書評,轉載需要作者授權,版權意識更強;而微信讀書可以一鍵轉推,還可以把他人的書評引用至自己的想法。
分析: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利用各種獎勵鼓勵用戶產出書評,為了塑造領讀人專業領讀的品牌,在其文字編輯功能上更加專業化,即支持更多格式設置與多本書籍橫向對比,此外,支持PC端編輯能提高創作效率。這些都是為用戶創作出高質量的書評/書單所服務的。
微信讀書則是將書評和評分結合在一起,線上評分系統作為互聯網用戶體驗重要的一環,已經是當下用戶非常熟悉的反饋體驗的方式。而整個文字編輯功能設計得非常簡潔,支持添加微信表情,讓創作門檻更低,也讓參與評分的用戶沒太大壓力,更適合于大規模的用戶群體。
6 相關更新日志與數據表現
2017年4月20日發布的版本v1.1.0中新增「寫書評」功能,4月21日下載量(10335)較前日(1248)增長了近10倍,說明該功能的加入對于蝸牛讀書下載量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之后下載量的激增則是因為其在2017年4月22日世界讀書日登上了App Store首頁推薦)
7 結論
沒有必要 ? 像蝸牛讀書一樣設計「寫書評」功能。理由包括產品定位、用戶規模、產品運營三個方面。
產品定位
網易自身App的生態系統(易信)無法承載社交閱讀這一塊大蛋糕,強行引發話題也只能是為他人做嫁衣,所以蝸牛讀書選擇做一個獨立精品APP,用領讀人通過其優質書評薦書來引導閱讀的特色服務于對讀書有更高要求的用戶,因此書評編輯功能必須設計得專業化才能更好的吸引用戶。
而微信讀書作為微信這一大平臺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閱讀來制造話題、引發討論,促使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微信生態圈中,所以對于書評的設計更加簡潔,注重情感的抒發。
用戶規模
一般來說,平臺方對優質書評內容的審核成本與激勵成本與平臺規模大小成正比。網易蝸牛讀書選擇為用戶提供精品出版書籍閱讀服務,書籍種類數量相對較少,現階段需要用優質書評吸引更多用戶,因此其在審核成本與激勵成本上的花費性價比更高。
而微信讀書有著微信導流,用戶來源廣,現階段用戶基數龐大,因此得提供更多種類數量的書籍閱讀服務。如果對書評的設計采用蝸牛讀書的那一套激勵方案,那么將會支出一大筆審核成本與激勵成本。但微信還有公眾號這一重要的自媒體資源作為原創內容的補充——利用公眾號之間彼此擠壓來促進優質內容的產生,這就顯得書評獎勵這一項支出非常多余,因為公眾號已經通過收獲更多粉絲獲利了。此外,參與評分的用戶越多,評分越有參考價值,因此當前設計中將評分作為書評入口是符合現在的用戶規模的。
產品運營
網易蝸牛讀書需要優質書評來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并且當前版本中閱讀本身沒有激勵,只能通過點擊廣告、寫書評來獲得額外的免費閱讀時長,所以需要對書評功能進行詳細設計。
微信讀書當前版本中閱讀即可獲得書幣,通過查看“好友最近在讀”來挖掘話題,進而觸發彼此之間的討論交流,并且通過與好友比拼讀書排行收獲成就感來讓用戶花費更多時間。因此書評這一功能設計得要盡可能簡潔,門檻足夠低才可能產生大量互動。這也體現出騰訊的產品哲學——讓各類用戶之間自發影響,平臺方不做更多的引導,只是默默提供服務。
綜上所述,我認為微信讀書可以借鑒蝸牛讀書中的部分設計,例如:每日首次評分給予用戶一定書幣作為獎勵;允許用戶在編輯時插入書籍鏈接,便于在公眾號等發布薦書類文章時用戶從文章跳轉到書籍詳情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