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目的
通過分析「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有哪些值得「微信讀書」借鑒的地方。
二、產品簡介
產品名稱:網易蝸牛讀書
版本:1.8.4
Slogan:時間出新知
簡介:網易蝸牛讀書致力于為熱愛閱讀的用戶提供沉浸、簡潔的電子閱讀體驗,并希望與用戶一起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區,滿足不同閱讀層次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書架別出心裁,只能設置三本,其余收藏的書顯示在“待讀”。
三、功能描述
寫書評功能允許用戶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對書籍的內容進行評論,分為書評和觀點類文章兩類。
書評價值在于向他人介紹一本好書。觀點類文章價值在于提供有益于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富有洞察的觀點,對熱點的分析,引發他人深入思考及討論。
在功能上線前期,書評內容主要由專業的領讀人、意見領袖、大V和專業運營團隊生產,以PGC形態為主。普通的內容消費者可以領略領讀信息流中各種深度閱讀者的書評,還可以通過書評中的書單快速找書。隨著產品功能的日益完善,后期開始鼓勵更多的普通用戶加入寫書評功能,鼓勵UGC生產,由此可見產品對該功能的重視。
四、用戶分析
寫書評功能的用戶主要有3種:
(1)普通用戶
普通用戶又分為純內容消費者和有一定內容生產的用戶。
“純內容消費者”主要是一些渴望上進的大學生或職場人士,他們希望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但表達意愿不強,希望能夠借助平臺和別人的書評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希望在閱讀完后,通過別人的深度書評進一步加深自己的感悟和對內容的理解。
“有一定內容生產的用戶”指的是具備較強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自我驅動較強的人。他們缺少一個平臺展示自己,渴望通過發表書評和觀點,表達自己,記錄自己的思考。同時也希望通過發表書評獲得閱讀時長和其他獎勵。
(2)領讀者
早期的領讀者主要包括一些外邀專家,如資深媒體人、自由撰稿人、微博大V、作家、文學編輯書評人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通過入駐app可以發揮自身更大的價值,也做到了宣傳推廣的作用。后來隨著app的發展,領讀者的門檻逐漸降低,普通用戶通過發表優質書評也可以有機會成為領讀者,此舉無疑有利于促進用戶活躍,促使平臺內容從PGC向UGC轉化。
(3)運營人員
運營人員主要是蝸牛讀書內部的內容編輯生產團隊。如書單推薦官方賬號、蝸牛小編等,每天為平臺整理輸出優質書評,維系社區活躍,營造社區閱讀氛圍。
五、業務邏輯
六、流程分析
(1)入口分析
寫書評功能的常規入口一共有4個,分別為:
1.領讀頁——右上角“有償征稿”按鈕,鼓勵普通用戶發表書評
2.書籍詳情頁——書評欄點擊“寫書評,獲時長獎勵”輸入框,也是旨在鼓勵用戶創作內容。
3.我——我的書評,方便內容生產者對自己發布的書評進行再編輯和管理。
4.閱讀書籍時,右上角點擊詳情按鈕,可以找到書評的入口,方便用戶在閱讀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想法。
除了以上4個常規入口以外,還有2個隱藏入口。
隱藏入口1:每日1小時閱讀時長用完后,寫書評可以賺時長獎勵。
隱藏入口2:讀完整本書后,寫書評,賺時長。
另外,也可以通過掃碼在PC端寫書評。
(2)功能流程
七、數據表現
既然本次分析的是“寫書評”功能,那么為了更好地分析該功能的作用和影響,就要從數據層面上來看看功能上線后的效果。
首先,我在七麥數據上將有關“寫書評”功能的迭代記錄整理如下,可以發現,一共有這幾個迭代記錄:
- 版本1.1.0 ——? 寫書評功能上線
- 版本1.5.0 —— 書評、回答編輯器改版;支持音視頻呈現
- 版本1.6.0?—— 調整寫書評入口
- 版本1.6.1 —— 寫書評就有資格成為領讀人
- 版本1.7.5 —— 書評排版樣式優化
- 版本1.8.0 —— 書評正文優化
- 版本1.8.2 —— 寫高質量書評文章,有機會贏稿費/蝸牛會員/禮品卡
然后,來看看圍繞其中幾次迭代,產品下載量發生的變化。
(1)版本1.1.0 ——? 寫書評功能上線
每日下載量統計
總下載量統計?
用Excel整理了版本跟新前后的下載量數據變化如下?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寫書評功能上線時間為2017.4.20,上線當天的下載量增長率為0.68%,上線后的三天內,增長率分別為15.67%、6.39%和8.66%,下載量以較快的速度爬升,并且在5月6號有一次極高的下載量飆升現象。排除其他因素,可以看出,“寫書評”功能有效促進了產品的拉新,提高了下載量。
(2)版本1.5.0 —— 書評、回答編輯器改版;支持音視頻呈現
每日下載量統計
總下載量統計
用Excel整理了版本跟新前后的下載量數據變化如下
在版本1.5.0上線后,寫書評功能的編輯器進行了改版,支持更多排版樣式,同時書評還支持音視頻呈現,用戶選擇更加多樣化。書籍詳情頁的頁面布局也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書評的曝光量。
從數據上來看,可以發現改版當天下載量增長4.02%,而在之前都是保持0.2%左右的增長率。因此可以推測,對寫書評功能進行改版和優化有助于拉新、引流,吸引更多人創作內容。
(3)版本1.6.0?—— 寫書評入口進行調整
每日下載量統計
總下載量統計
用Excel整理了版本跟新前后的下載量數據變化如下
在1.6.0版本上線后,產品下載量新增從0.1%左右漲至2.3%左右,在每日下載量的圖中也可以看出當天的下載量猛增。由此可見,對功能入口的調整,有利于增加寫書評功能的曝光度,降低用戶發表書評的門檻,同時促使下載量的上漲。
(4)版本1.8.2 —— 寫高質量書評文章,有機會贏稿費/蝸牛會員/禮品卡
每日下載量統計
總下載量統計
用Excel整理了版本更新前后的下載量數據變化如下
在蝸牛讀書有償征稿上線以后,app的下載量并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出現大幅增長,基本保持在0.15%左右。反而是在前一天有較大的漲幅,這一點讓我有些費解。鑒于數據來源于第三方,因此準確性還有待考究。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綜上分析,寫書評功能的上線與迭代優化有利于下載量的增加。
八、功能對比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發現:
在入口方面,蝸牛讀書的入口要比微信讀書的更多,而且可以支持PC端登錄,為用戶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文字編輯方面,兩者的功能比較相近,都支持標題、文字、添加筆記、書籍、修改字體等,但是蝸牛讀書可以支持選擇多本圖書,而微信讀書可以引用、對書籍評分和添加表情,因此可見兩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在內容發布后的查看方面,蝸牛讀書支持的功能要比微信讀書多,比如支持撤銷、發布后再次編輯、舉報等功能,同時蝸牛讀書還對寫書評實行獎勵機制,優質的書評將有機會獲得閱讀時長獎勵,稿費以及成為領讀人。并且在各個寫書評的入口都有明顯的標識表明獎勵信息。
小結:
蝸牛讀書app里面設置了多處寫書評的入口,旨在鼓勵用戶輸出內容,擁有功能強大的編輯器和獎勵機制,為用戶輸出長篇優質書評提供支持和鼓勵。由此可見,蝸牛讀書目前正處于高速成長期,以促活和拉新為主。
微信讀書的想法相對來說專業性更低,入口更少且更加隱蔽,編輯功能以簡單、直接、實用為主,主要是對文中段落的點評和一本書的短評,為社交服務。不能滿足用戶輸出較長的完整書評和多本書綜合書評的需求。
九、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我得出的結論是:微信讀書沒必要抄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但可以在某些方面進行借鑒。原因如下:
1.兩者的用戶分類不同
網易蝸牛讀書將用戶進行了比較明細的劃分,普通用戶和專業用戶(領讀人、意見領袖、大V、運營人員)。通過高端用戶生產高質量內容,營造優質的閱讀氛圍。普通用戶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也受到鼓舞,繼續堅持閱讀,并且部分用戶開始嘗試輸出內容,轉化為專業用戶。專業用戶獲得了更多關注和獎勵,滿足了虛榮心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更加愿意持續分享內容。
而微信讀書依托的是微信強大的社交關系鏈,對用戶群體沒有明顯的劃分。用戶自發生產內容,產出內容的門檻較低,因此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
2.兩款APP的模式不同
網易蝸牛讀書主要通過領讀人、意見領袖、運營人員等產出高質量書評,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引導用戶通過看書評選書,讀書,與作者互動,并且產出自己的思考。領讀頁的內容都是經過運營人員挑選過的優質書評,多為PGC內容。
微信讀書依托微信的社交關系鏈,從微信端引流,有天然的渠道優勢。用戶可以一鍵關注微信好友,查看好友的書單和在在讀書籍,讀書排行榜,好友評論和互動等。社交屬性較強,內容多為UGC創建,包括對書籍的想法和對一本書的評分等等。
3.寫作環境不同
網易書評的編輯功能非常強大,專業性高,尤其是PC端的操作更適合專注和思維發散。
微信讀書的編輯功能設置較輕,功能簡單,側重于碎片化知識感悟分享和記錄,目前的環境也比較符合這一定位,無需再做較大改動。
4.產品發展階段不同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安卓端的app累計總下載量為1.65億次,近30天日均下載量約為2.8萬。網易蝸牛讀書目前仍處于高速成長期,當前的目標是拉新和促活,從引入寫書評獎勵機制也可以看出。
微信讀書的安卓端app累計總下載量為2.33億次,近30天日均下載量約為3萬。從下載量也可以看出兩者不是一個量級的。微信讀書目前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問題,因為微信的引流足夠強大。當前的目標應該是留存,提高用戶使用app的時間。
可借鑒之處:
1.可以優化“想法”的推薦內容,對一些優質的內容增加曝光度,一些無用的內容引入下沉機制,營造更好地社區氛圍。
2.可以優化“想法”編輯后的查看功能,比如支持發布后再次編輯,撤銷等,給用戶更好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