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時覺得自己身處的大學檔次不夠,感覺自己學不到東西呢?
是否有時覺得自己身邊的人水平不夠,甚至有些方面還不如你,比如學習成績之類的,然后你就開始擔心了呢?
是否已經步入20+的年齡段看見如今00后童星名聲鵲起,而自己卻高不成低不就處在金字塔的中游,前途迷茫卻又無從努力,進而焦慮呢?
焦慮、激進好似這個時間段社會的表現。連帶著尚處在象牙塔里的我們,看著每年就業困難、考研、出國之類的消息也要跟著焦慮、擔心一番。
可是,擔心、焦慮、像無頭蒼蠅一樣亂忙并不能解決心中的危機感,因為問題根本是出在心態。
作為一枚三流大學的妹紙,我曾經好長一段時間也是擔心的不要不要的。尤其在聽到一下這些話的時候。
“今年的就業壓力是某某年來最大的一次。”
“哎,你將來有什么打算啊。考研?出國?要知道我們這個學校的大學畢業證根本沒什么用。雖然是個本科,可是又不是985、211,人家公司看不上的。”
“說實話,我覺得我們的專業找工作不好找,聽說啊,往年畢業的學長學姐們很少從事和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呢,你說怎么辦呀?”
本寶寶在聽到類似的談話時,心中在滴血。因為我已經打定主意不考研,畢業直接找工作的,即使出國,也只想出國工作。我如今雖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專業就業到底有難競爭有多大,但百度百度自己學校在本科院校中的排名,再看看自己專業在學校的排名,自己心中也了知一二了。
曾經一這么想,心中的那桿秤就會忽然失衡,心霎時落入那無底的黑洞中。惶恐不安,想要努力抓住點什么卻什么也抓不住。
若是任由這樣負面思緒淹沒,心中失衡會越來越厲害,一不小心有可能走偏了。
誠如我之前提到學校學習環境不好、思想環境不夠,甚至還不如我時,唯一的方法便是自救。
對!就是,自救!
首先,要明白,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時刻拉你一把,提點著你,照顧著你。即使是父母,在法律上也只有義務監護你到成年。成年以后,父母還提供衣食住行以及精神上的扶持,那是出于人道主義。只不過在中國,大部分父母與孩子之間這種意識尚無明確劃分罷了。
所以在無人相幫的情況下(這里指精神層面),要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桐華寫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中提到:“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所有的行為都受童年經歷的影響,所以,一切的因果都要追溯到生命最開始的地方……”
一切的問題出發點都是自己,只有找到自己心里那個問題的癥結,才能對癥下藥。
這里我不得不提到,冥想。
這是用于觀察自己的好方法。我自己也不知算不算用過,但是看到好多大牛的文章里提到過。
對于我來說,我自己要是覺得心煩了,我就想自己一個人安靜的呆著,宿舍、班級要是都找不到安靜的地方,就去圖書館。聞著書香,心神能寧靜不少。;再要是靜不下心,就戴上耳機,一個人走在林蔭巷道。我十分相信大自然的撫慰能力,每當聞到樹葉的清新,感受泥土里、樹上生發出來的蓬勃生機,自己的心情也會明亮不少。
一個人的時候,任由思緒在自己腦中飄過,但是不去可以較勁去細想,漸漸的便會發現,剛剛讓自己心失衡的那個問題,其實不算個問題,只是當局者迷罷了。慢慢的各種當時困住自己的難題,會已自問自答的方式解決掉,而最終自己會明白:“任由外部情況如何變化,最根本的還是自己本身。自己是種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鳳凰棲,多思無益。”
這樣以來,心里的天枰又平衡了,擺正心態真的很重要。
其次,現在網絡發達,尤其是近來,自媒體運營如火如荼,不論是微博、微信,或者其他平臺都能看到很多大牛。他們所寫的文章,所舉辦的線上線下的分享,是對于我們這樣需要充電的孩紙們所必須的。尋找相關感興趣的人關注,一定會有收獲。
最后,關鍵還是還是在自己的行動。大道至簡嘛。知易行難,知易行難啊!
唯有真正的行動,才是實現一切的基礎。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小經驗,也是自己曾經艱難的心路歷程。
曾經主要靠一個人走過了這些難捱的時光,靠著自己努力覺察,慢慢調整回來,不可否認這確實不容易。因為這些令我難過的思緒不是消了就沒有了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亦或是在某個時間段、時間點忽然地冒出來。那種忽然心中失衡、然后擔憂自己未來的情緒有時會如洪水猛獸,生生地將我吞沒。而我也確確實實,被淹沒得難過好一會兒,然后憤力將自己帶出。
時至今日,我都不能說我能很好的看護我自己了,仍然有些時候還是會難受,不過這些時候比初時好多了。
青春是一場關于自己的修行,我想自己大概就是這樣成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