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孫郎
引言
四川乃天府之國,人杰地靈,物美天華之地。同時也是地理位置極佳,易守難攻的地方,李白的《蜀道難》就道出了蜀國的地理優勢。加之蜀國歷代國王的修筑,雖然經過戰事,但卻保留了其特有的風格和景色。蜀國自三國到南北朝再到隋唐時期,不斷的持續從割據到統一再到割據的循環。今天介紹的這位前蜀高祖王建就是被蜀國的兩川之地所深深吸引,所以才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以占據兩川之地,成為新一代蜀王。
一、無賴少年
王建本是中原人士,與其他幾位十國時期的開國皇帝一樣,都是起身于中原之地。王建年少之時是個無賴小混混,不務正業,就干些偷雞摸狗之事。當然他也努力過,靠殺牛賣肉過生活,但由于不甘心這種生活,就跟人去販賣私鹽。為此,鄉里人給王建取了個外號叫“賊王八”。
關于王建有個傳說:王建的父親去世后,他找了塊地,準備把棺材埋進去,沒想到棺材居然蹦出來,有高人看到后跟他說:“這是埋天子的地方,你等小民豈能葬此。”王建不聽,堅持下葬,如此反復三次,終于將父親的棺材埋葬進去。
后來,由于王建販賣私鹽被官府捉拿歸案,下入許昌大獄。獄吏卻偷偷放走了王建,估計是見此人相貌不凡,覺得能成大事,所以放了一條生路吧??傊踅ㄒ宦诽樱拥搅宋洚斏?,在武當山上遇到了位僧人。僧人名叫處洪,他會看相,見王建面相極貴,就令他投軍發展。王建遂從其言,加入了大唐禁軍“忠武軍”。
二、入蜀奪川
恰逢王仙芝、黃巢之亂,王建從討有功,被提拔任用。后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出逃成都。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率八千軍馬擊退黃巢,并將其部分為八都,分別任命八位牙將為都頭,其中有一位都頭就是王建。不久,楊復光去世,鹿晏宏率八都軍西迎僖宗于蜀。行至興元,鹿晏宏驅逐節度使,自稱留后。王建等人雖有封賞,但仍與其余四人入蜀面見僖宗,不僅被僖宗編入田令孜部下,封為衛將軍,成為隨駕五都,還被大宦官田令孜收為養子。這樣一來,王建也算是成為皇帝身邊的親信了。
公元885年,唐僖宗重返長安,王建等人也一路護衛而來。但好景不長,河中王重榮因與田令孜爭奪地盤,引晉兵來攻,唐僖宗再次被迫出奔鳳翔避難。一路上,王建擔負著看管玉璽的重任。一路下來,大家都非常疲憊,于是僖宗就躺在王建膝蓋上睡著了。僖宗醒后,頓時感動的哭了,遂即解下御袍送與王建。僖宗到達興元后,命王建為壁州刺史。
沒多久,王建因為田令孜一黨被外放到利州當刺史。王建到此后,并沒有抱怨朝廷的不公,而是借此機會休養生息,力圖謀取全蜀之地。于是在此招兵買馬,接著率軍順嘉陵江而下奪取閬州之地,自稱防御使。在此基礎上,王建開始了奪取西川的計劃,為此還聯絡了東川節度使作為同盟。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是田令孜的同母弟,害怕王建與東川節度使聯合,田令孜就安慰說:“他是我的兒子,我只要寫一封信他就會過來。”陳敬瑄聽后很是高興,于是派人拿著田令孜的信去詔王建前來。王建臨行前把他的家眷托付給了東川節度使顧顏朗,隨后直奔成都而來。
此時陳敬瑄后悔了,讓他返回閬州。王建一聽大怒,遂奪取漢州之地,又一舉進攻德陽,圍攻成都。僖宗得知,從中撮合,但是雙方卻無和好之意。因王建久攻不下成都,遂轉而圍攻成都周邊地區。這時新帝昭宗即位,怨恨方鎮飛揚跋扈,于是遣韋昭度率大軍前來征討陳敬瑄。韋昭度圍攻成都三年,難以破城,遂有罷兵之意。但王建不想前功盡棄,就想了個轍,把韋昭度支走,留下了符節和璽綬。
三、據蜀稱帝
王建拿到此物,便師出有名,可以大舉進攻成都了。終于,陳敬瑄在王建的高壓圍困下,出城投降。后來,陳敬瑄與田令孜都被殺死。王建既得西川之地,又打起了東川的主意。此時的東川節度使是顧彥朗的弟弟顧彥暉,因屢次遭到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的進攻,不得已求救王建。王建抓住時機,在打敗楊守亮之后趁機奪取了東川之地。至此,整個蜀地盡為王建所有。
由于蜀地遠離中原,所以中原爭得你死我活之時,王建卻在蜀中大力發展國力,勸課農桑,鼓勵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發展。難能可貴的是,王建大字不識一個,卻能深知文化的重要,積極籠絡南逃避難的中原文化人士,給予他們更高的待遇,使蜀國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天府之國。后來,朱溫稱帝建國,王建便聯合其他諸侯一起反梁,沒想到其他諸侯反而是向梁稱臣納貢。王建一怒之下,也在蜀中建國稱帝,就是不服朱溫,同樣是無賴小混混,憑什么朱溫可以稱帝,我王建就不可以呢?所以王建的大蜀國就這樣誕生了。
王建稱帝后,與岐王李茂貞發生了戰事,但是最后不了了之。起因是王建的女兒嫁給了李茂貞的侄子,因為小倆口的事,使得雙方家長大打出手,最后不歡而散。
王建在對待鄰國事上,采用再保境安民的外交政策,而在對內的政策上卻犯了個大錯誤,就是重用佞臣唐道襲。唐道襲自憑有王建撐腰,經常跋扈張揚,又與太子王宗懿不合,便在王建面前誣告其謀反。結果王宗懿因害怕,只得起兵殺了唐道襲,而后被王建所殺。最終,蜀國的繼承人就落到了無能的王宗衍手上,致使王建苦心經營的大蜀國瞬間化為烏有,成為別人的嫁衣。估計王建知道后,肯定死不瞑目。
公元918年,王建病逝,終年72歲,成為十國之中又一位高壽的君主。
相關文章推薦
(原創文章,轉載請先簡信聯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