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學進化
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能力。
首先,閱讀是能夠識別文字的人輸入信息的過程,所以,在此之前就有一個甄別所輸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過程--這顯然需要依賴長期培養的甄別能力。輸入之后,信息要經過大腦處理:需要記憶的,就要記住,并且還要依靠反復才能真正記?。徊荒苋坑洃浀?,就要用文字存檔,并且還要想辦法保證將來不可能找不到;剛輸入的信息與過去曾輸入的信息如果類似但卻并不完全一樣的話,還要花時間仔細甄別,以便將來使用的時候不出差錯;剛輸入的信息如果與過去曾經輸入的信息有關聯的話,那就要想辦法弄清楚究竟是怎樣的聯系,要知道大腦中存儲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會貫通”……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裝載存放信息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很久也說不清楚,但我們可以想象的是,那肯定要比受過專業訓練的圖書館管理員所做的事兒復雜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很多人卻想當然地以為自己完全可以勝任,真是不自量力。
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能力。
人類也許是地球上最尷尬的物種之一:長期的進化以及文字運用能力使人類發展到今天這個高度,但是,每個人在出生的那一剎那,實際上與其他的動物居然站在幾乎同樣的起點上,然后要用相當長的時間通過枯燥的學習 和反復的實踐才能獲得文字運用能力,成長為真正的意義上的人--當然一定有相當比例的、絕對超過半數的“人”其實在這條路上只進化到一般都不到的程度就自以為是去了。隨著自身知識的不停地積累(通過不停地閱讀、觀察、理解、交 流、沉淀、篩選),一個人終究會發現圖書館的好處,當然,在一個圖書館體系從未真正有效建立的國度,互聯網幾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從這個意義上,搜索引擎就是互聯網價值的最終極體現(不得不插一句,從這個意義上看,有些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被商業收入所左右的做法多么令人憎恨)。當我看到很多本科畢業生甚至研究生不善用圖書館資源、不會用搜索引擎、而僅僅因此就無法找到實際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的時候,無法不感到悲哀。
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1) 從人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除了“文學”之外,文字還有更多其他的責任--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2)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我能在新東方做英語老師僅僅是因為我會查字典、翻語法書,然后再加上一個搞不清楚決不罷休的心態而已??墒菫槭裁从心敲炊嗟娜诉B這種最基本的實踐都不愿意做呢?
如果真的看懂了這篇文章,那你就應該認真想一下自學能力了--而自學能力的打造就是從你認真對待它開始,它就像你的戀人一樣,你對它好,它才對你好。完全靠自己學一樣東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學好,學到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這個地步,那,你不僅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還是一個相當優秀的人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我們的大腦有個運行機制叫做“選擇性輸入”。具體表現就是你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特征:他們只能聽到自己喜歡聽的,只能看到自己喜歡看的。其實這樣的特征未必就是100%的缺陷,很多的時候它對我們來說甚至屬于“自我保護功能”。然而,無時不刻對于一個掙扎著發展自己心智的人來講,“選擇性輸入”就是個可怕的敵人了。對抗“選擇性輸入”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我們最好的工具--紙筆。有空的時候,或者干脆定期找出一段時間,把那些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對的,或者無所謂的論點觀點記錄下來。無法理解的,寫下自己當時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記錄下幾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實例;反對的,也一樣可以記錄下幾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實例;甚至那些無所謂的,也可以寫下為什么自己覺得這完全是無所謂的。這樣的記錄有會使任何一個有著這樣良好習慣的人獲得他人無法擁有的處理信息處理知識的能力--“反芻”。這種“反芻”能力,使我們避免成為“選擇性輸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了解學習的進程
所有的學習 過程從進展方式上來看都是類似的,那個曲線實際上更可能是階梯狀的--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是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而后,就又是長長的一段所謂的“平臺期”。
可是人們往往在行進一小段時間之后,就因為覺得進展“過分”緩慢而產生動搖。所以,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突飛猛進的感覺。然而這樣慢慢動搖直至最終放棄的人,在漫長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身邊的某些人在“突飛猛進”--于是,在不愿意承認自己曾經的錯誤的情況下,當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呀,他肯定有什么訣竅!”
通過考試拿到通行證
要熱愛考試,因為你喜歡通行證。
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提前很久開始準備重要的考試。
做題是最好的準備方法。
通過做題了解考試的重點、難點。
全面補習 難點重點,并經常重新審視。
教是最好的學習 方法。
通過筆記來記憶增強條理
邁克爾海特,是托馬斯尼爾森出版社的CEO認為,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聽課,參加會議,或者是進行研討,記筆記都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
可以使自己保持參與狀態。
提供一個完整的捕捉靈感、疑惑的機制。
可以用來與其他參與者溝通、討論正確的信息。
他使用如下方法把頁面分成不同的區域:
筆記區域:盡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記錄演講。
提示欄:當你做筆記的時候, 讓提示欄保持空白。演講過后,簡化你的筆記使之成為簡明提示以供日后記憶,回顧和消化(思考)之用。
概要:用一個或二個句子總結你的每頁筆記。
在記筆記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符號來簡化書寫,例如
【】方括號標注為要做的事
( )圓括號標注為指派給他人的事情
- 星號標注為重要的事情
? 問號標注為下一步要研究或是詢問的事情
我個人常用的是一些邏輯符號:
->,用來表示因果,或者順序
<、>、≤、≥=、≈、≠,可以用來表示各種比較關系
:、--,可以用來表示例子
,可以用來表示分類或者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