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哥
因為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對各種美食毫無抵抗力,所以我體重一直像東京熱的溫度:居高不下。
所以得控制,老話說,張開嘴,邁開腿。所以我選擇了跑步,去年十一月份報了個半程馬拉松,21.0957公里,報名到比賽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報名之前跑的最遠的距離是7.5公里,還是在跑步機上,所以我接下來一個月的目標就是加強室外跑步鍛煉,爭取跑完比賽。計劃是這樣,每周兩次短跑,五公里左右,周末一次長跑,不設上限。
最終結果,一個月之內只跑了八九次,最長一次19公里,最短一次6公里,中間休息了一周左右沒跑,因為跑完19公里的第二天左腳腳踝疼痛。
我半馬的完賽成績是兩小時二十四分鐘,和全馬第一的肯尼亞選手用時差不多,不過總算是堅持跑完了。
說說長跑的感覺,最艱難的出現在前三公里,因為天冷,要熱身,調整呼吸,控制步頻,適應身體的各項不適應。首先長跑不比短跑,需要的是持久力而不是爆發,所以開始的時候不要著急,要等到身體慢慢變熱,傾聽自己的心跳,找到呼吸的節奏,穩步控制速度。
比如要跑5公里,在35分鐘內完成。這時需要計劃大概每公里用時要控制在7分鐘以內。前三公里找到節奏,時間不能超過21分鐘,可以在前兩公里節奏快些比如用時12分鐘,然后在第三公里稍做休息,調整到比較合適的速度,用時就稍多。同樣在一公里的七分鐘里,也可以調整,比如前700米稍慢,后三百米沖刺。
比如要跑12公里,又要調整了,因為距離加長,你可能要把這12公里分成四個階段來統籌,然后每個階段安排好速度,休息等。
同樣,20公里、40公里,甚至一兩百公里的越野跑,你都需要不斷的嘗試、調整、適應,然后跑完。當然,你還需要比較輕便的跑鞋、寬松的衣服和合適的記步工具,同時不要和別人比速度。
我想有那么多人喜歡長跑,除了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變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更可以體驗這種通過設立目標,過程調整和控制,最后目標達成的樂趣和滿足。這個完整的過程體驗,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或一兩天的時間。
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一種長跑的過程,只不過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變化快、信息多、價值觀單一、信仰缺失…看到別人跑的快了,未免會焦慮和激動,人家可以設立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為什么我就不行;別人可以一夜成名,月入百萬,我就差在哪里嗎等等,想改變卻又無措,于是在每個寒冷的夜晚痛苦無眠,感受不到生命的溫度。
你總得給自己個目標,讓生命在這種寒冷的夜晚里有溫度。
有些目標是人類普遍不斷追求的,比如本杰明·富蘭克林,這個印在美元上男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誠信、謙虛、忠誠、節欲、勇氣、公正、耐心、勤勉、樸素這些最基本的人格。
而現在我們現實社會拼的確是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系和圓滑技巧甚者還拼自己的親爹和干爹。并不是說這些存在問題,只是這些都無法滿足你生命的終極訴求。
我們需要目標,長期的、短期的。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長和收獲。
有了目標不要急,就像跑步一樣,總會有跑的快的跑的慢的,有在某一個階段跑的快的,也有在某一個階段跑的慢的,但是只要不到終點,就永遠不要放棄。你只需要認真計劃,過程調整,默默堅持。
內求于心,修煉健全的人格;外求于事,讓自己的修煉更踏實。
給自己一個目標,讓自己的生命有溫度,有陽光。
比如我決定每周兩三次的長跑,每天在這里更文。
我是快手刀,一股會思考的地板流,希望與你但行好事,不問前程,在漫長的歲月里安然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