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有一句古話叫做父債子償,還有父仇子報。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里,男主人公按照復仇模式成長的有郭靖、袁承志、胡斐、楊過、張無忌、喬峰、夏雪宜……
這些人物在成為真正的俠客之前,往往都背負著仇恨:郭靖有靖康之恥的國仇,有完顏洪烈、段天德殺父的家恨;袁承志的仇人是崇禎皇帝,在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后,他的敵人是皇太極。
胡斐與苗人鳳的宿怨則是胡苗兩家的延續,《飛狐外傳》里的那一刀也許沒有砍;張無忌的父母被六大派逼死之仇最后都清算到成昆頭上;楊過在襄陽城幾次欲找郭靖報殺父之仇卻都沒能下得了手。
他們的仇恨或許是他們生來的使命,一旦完成,他們的人格也許就變得完全。
郭靖西征花啦刺,在撒馬爾罕抓了完顏洪烈,父仇得報之后,他開始思考民生疾苦思考英雄的定義。
后來郭靖與丘處機的談話中有提到成敗是非皆以萬民為賭注,他出言頂撞成吉思汗說,自來英雄而為當后世敬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而大汗南征西伐,積尸如山,功罪是非可就難說。
這時的郭靖不再是那個彎弓射雕的金刀駙馬,他是大宋的子民,只因探憂才來看望成吉思汗。在郭靖眼里,人死后無可厚分,或一抷黃土,或曝尸荒野。只是,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而郭靖選擇鎮守襄陽,既有統治階級的原因,襄陽安撫使呂文德昏庸無能,也有郭靖骨子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他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神雕俠侶》中,郭靖這種俠者精神感染了楊過,也讓楊過放棄了復仇的念頭。那時楊過被金輪法師說成是朝三暮四左右不定的小人,很多年后楊過與郭靖攜手入城,想起二十多年前郭靖也是這般拉著他的手。
不過一句“他對我一片赤忱,從沒半分茶藝,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誤入歧路,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
楊過的行俠仗義,是對父債的一種償還。字改之,是他的命門。在十六年間里的行俠仗義,贏得“神雕俠”的美名,都是消受父親的罪過。
在楊過的心里,父親應該是一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形象,他從父親的舊部里聽到了關于父親的形象,這種想象楊過不自覺的加以修飾。
以至于在嘉興鐵槍廟外,聽到父親那一番賣友求榮,認賊作父的事實時,他的內心受到承重的打擊。原來這么多年,他心心念念的父親,并不是個好人。
這也是他每次問郭伯伯,父親是怎么死的?郭靖總一臉嚴肅的原因,甚至因為楊過一句:“我的父親是不是你和郭伯母殺的?”一怒而拍塌了終南山全真教的界碑石。
他三番幾次的想要刺殺郭靖,想要取黃蓉的項上人頭,甚至擄走郭襄,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快慰。他放棄報仇,是因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是因為郭靖舍生取義的對他的救護。
那時他還想著,倘若今日城破城中數萬嬰兒免無一幸,自己倒還可以和小龍女回古墓逍遙自在。國家存亡,關乎世運。楊過的想法還是及其幼稚的,他的自私體現在報仇時的種種行為。
這一系列的轉變來自于自身的磨難,斷手之痛,與愛人分隔十六年,人生的砝碼在不斷地加重,他的生命有了厚重感,是身體殘疾后,人格反而健全了。
平日里那個嬉皮圓滑的楊過不見了,只剩下一個以猙獰面具示人的神雕俠,他的沉穩,他的滄桑,散發出來的魔力,讓郭襄見到面具后的他,抬一眼,她此生就完了。
可以和郭靖相提并論的是喬(蕭)峰,在喬峰從杏子林出走的那一刻起,他變成了一個契丹人,是胡虜賤種,他成了蕭峰。
胸口的狼頭刺青,對于喬峰來說不是一種榮耀,反而是一種恥辱和精神上的負擔。這么多年來,他為大宋江山安危,為武林正義,不知殺了多少契丹人。這種罪惡感驅使他本能的一種復仇,他的身世不過是馬夫人因為他不肯多看一眼造成的一個玩笑。
當一切都真相大白,在少林寺里,他所追尋的黑衣人,竟是自己的生身之父,他所有蒙受的不白之冤竟然都是自己的父親所造成的。
當“帶頭大哥”慕容博以死為條件以求完成復燕大業,蕭峰凜然拒絕。即使慕容博以盡忠報國相激,蕭峰不為所動,在蕭峰看來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私欲,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在仇恨面前,蕭峰選擇了忠義。
直到雁門關外,蕭峰脅迫耶律洪基退兵,最后折箭自戕。蕭峰的死,是英雄之死,這是屬于他的個人英雄主義。
他說,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
在場的中原群豪無不震驚,卻也不理解。“喬幫主果真是契丹人嗎?那么他為什么反而來幫助大宋?看來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他自幼在咱們漢人中間長大,學到了漢人的大仁大義。”
“他雖于大宋有功,在遼國卻成了叛國助敵的賣國賊。他這是畏罪自殺。”
蕭峰的死應了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于俗世了無牽掛的他,這種悲壯的死亡是一種成全。他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宋遼兩國之間的和平。
他的死本不應該發生,但又不得不死。
那些吃瓜群眾達不到他的精神高度,雁門關休戰了,回去照樣吃喝玩樂。
蕭峰一人承擔的罪過,是他生長在大宋卻為契丹人的原罪,這種救贖,是在他的父仇母仇都已了斷時,在骨子里滋生的,由來已久。
人一生來,就要被不斷的貼上宿命的標簽。
蕭峰沒能逃過,被英雄化的是他,被江湖人唾棄的也是他。聚賢莊一役,他自殺式瘋狂的屠戮,沒能讓自己快慰,手上添了多少性命。
他所要償還的,不僅僅是江湖安寧,更是人心安定。
蕭峰可以不死,但從此以后他只有段譽、虛竹,和女真的完顏阿骨打幾個兄弟。他不能回契丹,他可以去長白山女真部落。他也可以南下大理,西去西夏。
折箭那刻,蕭峰所有的一切塵世冤孽全都了悟,嗔已解,人生不復癡。
再沒有那個塞外放馬牧羊的阿朱,宋遼紛爭已解,父親遁入空門古剎不問俗世,他的人生似有還無。
浮云生死,此身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