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圓的,可我想沿著一個方向走就會永遠的離開。
鐘表是圓的,可我想時間就會重新流轉。
我不認為愛情也是圓的,可有些愛情卻饒了一個大圈,然后又回到了原點。
正如此書的書名所說的一樣,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隨之愛情的結局也早已寫在了開頭。
對于蔣方舟的第一部小說集,我充滿了期待,我想看這個清華的才女是怎樣講故事的,愛情,友情,親情在她眼里散發著怎樣的氣息。
于是,我看到了,有些愛情也是圓的,饒了一個大圈子之后,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從《臺北 自畫像》開始,小說分了九個故事,九種逃離,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初讀第一章,故事從姜夕乘車到臺北開始,慢慢的鋪展開來,語言質樸,情節沒有多大的跌宕起伏,反而是像是一位夕陽下可愛溫柔的老人在平靜的講著故事。
小說故事的發展像是一顆正在生長發育的樹苗,先生出了主支,然后再由主支生出不同的側支,向著各個方向延伸生長,最后主人公經過不同的遭遇,明白了心中最初的想法,故事的主題得到彰顯和升華,側枝自然而然的生出葉子,發育成為枝葉繁茂的大樹,故事因此而散發出感動人的光芒。
如果你只讀了第一章,你不會更深刻的體會“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的內涵,作者在整本書的各個章節之間作了巧妙的處理,雖然在章節上看是獨立的九個章節,但在故事內容上卻是互相關聯的。
記得當時我讀完第一章就把這本書暫且擱置了,我原以為第一章就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而已,有著獨立的開頭和結尾,第二章也是,可是當我再次拿起書讀第三章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這一章的主人公就是第二章的人物,故事是相關聯的。然后抱著好奇的態度繼續讀后面的章節,我慢慢的發現作者另外一個的良苦用心,這本書就像一部電視劇,每一個章節就是其中的一集,然而每一集都和其他劇集有著聯系,這樣的處理手法讓小說中原本劃分的九個章節變得像是一個大的章節一樣,九個章節只是這部“電視劇”的九個劇集,整本小說顯得更完整,更深刻的體現小說的主題。
當我讀到最后一章《美國 香氣》的時候,我才完全的理解作者的意圖。
在第一章中作者寫到女主角姜夕遭遇了一些經歷之后,最后還是和來臺北找她的林滿走到了一起。而在最后一章中作者寫到了林滿再去臺北找姜夕之前發生的事情。這樣看來就一目了然了,就像電影剛開始時男主角給女主角說了一引起懸念話,而電影的最后才把那些話表現出來,這樣的手法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瞬間升華了主題,讓人恍然大悟,明白的那些道理也變得更加深刻,這本小說的故事就如此。
但作者最后想要表達的還不僅如此,在我們原本以為姜夕和林滿終成眷屬的時候,我們會驚訝的回頭,發現林滿是一個將要走向死亡的人,得到這個事實之后,我們突然醒悟,第一章的姜夕和最后一章的林滿走到了一起,然而在不久之后她們將再次分開,林滿終將會離開姜夕,而姜夕最終還是孤獨一人,原來這就是作者在封面上寫下的話的真正含義。
“九種逃離,又回到最初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與孤獨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