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號,是世界臨終關懷與緩和醫療日,一個不怎么被人重視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既沒辦法說那些漂亮的恭維話,也沒有農藥商家搞個“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加上重陽節,就來聊聊死亡吧。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接受怎樣的教育,我們被教授知識,被教育有教養,被教導關愛別人,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被好好教會怎么去告別,怎么去面對死亡。
我們跟別人告別的時候總會說“再見”,告訴彼此我們還會再見面。
我們在去探望病人的時候總會說,等你康復了我們去哪哪哪啊;下次我來接你回家啊……
可是,為什么以前健康的時候不去呢?
記得三年以前,我相識十年的閨蜜的外婆病重,我得知以后匆匆趕去醫院探望,聽閨蜜說,老太太全身都是病痛,現在這個階段,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神志已經不清楚了,這一次心肺功能都出問題,恐怕是闖不過去了。
跟閨蜜相識多年,我跟老太太卻是首次見面,我去探視的時候,剛好趕上老太太從昏睡中醒來,拉著我的手說“她們都說我迷糊了,可是我認識你,十多年以前,你在紡織廠工作,你還有個兒子……”
十多年以前我還是天津某中學的小太妹,什么時候有的兒子我怎么不知道,很明顯,老太太是把我認錯了。
可是我還是熱情地拉著老太太的手說,“是啊,我兒子都上大學了呢,現在老高了,下次我帶他來看您啊。”
和老人寒暄完我走出病房,本想到樓梯間給家里打個電話,不小心聽到了閨蜜當時的男朋友和閨蜜的媽媽說“治不好了,放棄吧,花那錢干嘛。”
早已視閨蜜為家人又年輕氣盛的我當時怎么聽得下這種話,憤而沖過去把她男朋友拉開,憤憤地說“這輪得到你說這話么,你算個什么人。”
轉過頭我對閨蜜的媽媽說“阿姨沒事,我這就給我媽打電話,她們醫院有個主任是這方面的專家,經驗特別豐富,我給您問問。”
現在回想起來,我和閨蜜媽媽,彼此心里都清楚,這不過是安慰病人和家屬的話罷了,可是我們都默契地沒有拆穿對方。我和老太太的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后一次,不到半個月,老太太因肺癌去世了。
其實,閨蜜的男朋友說的沒錯,我們都知道,靠現有的醫療手段是治不好了,對于患者而言,還要承受身體上的病痛,我們為什么還要花錢如流水一樣,去挽救親人的生命,即使我們知道,這種延續,對他和我們,都像用鈍刀割肉一樣的折磨。
因為我們怕失去,因為我們知道,這種情況下,一旦告別,就是天人永隔。
還有那么多事沒有做完,還有那么多美景沒有和你去看,還有那么多話沒有和你說,可是,這一次再見,卻再也見不到了。
這么多遺憾,為什么不在有條件的時候把它們一個個都圓滿呢,非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時候再去抱憾終生么?
如果歷數我身上的缺點的話,不識數排第一,手殘就能排第二,一切需要動手的活動我都是個智障,做個飯不僅能把廚房點著,可能還能把半座樓都炸掉,恐怖分子要是把我劫走都不用費心發動恐怖襲擊。我就這么心安理得在各種好心人的庇佑下活了二十多年。
在我剛出去生活的那段時間,我總跟最疼愛我的人說,我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下次回來我讓你嘗嘗我的手藝,給你做西餐焗飯還有意大利肉醬面。每次都暗暗跟自己說,下次回家之前要好好嘗試一下怎么煮肉醬……可是一眨眼到了今年,即使我做的飯再難吃,她也再沒機會吃到了。
我說掙了錢買大房子,我找老公也一定帶著你,可是我老公還沒找到,那個等著住我大房子的人,住進了一個小小的小盒子。
真的沒有好好道過別,真的還有太多事沒有做,這些遺憾,此生是無法彌補了。即使我后來經歷了文身的刺痛,酗酒的難受,可是即使我喝到爛醉如泥把前一天的晚飯都吐出來的時候,為何我眼前浮現的還是你的臉呢。
我偶爾還是會回到你曾經住過的房子里,屋子里的陳設我都沒有改變,進門的時候我總下意識地會停頓一下,好像這樣你就會笑吟吟地出來迎接我。可這些,都不過是我自己的自欺欺人。
為何不趁有機會道別的時候好好珍惜,因為我們都心存僥幸,總想著下次吧,萬一有奇跡呢,這也許是人類天性中的拖延癌在作怪,我們不敢面對,那終將到來的一次永恒的離別。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期《該不該鼓勵絕癥病人活下去》的奇葩說,即使強悍如馬薇薇,也在鏡頭下哭成了一個皺巴巴的小姑娘,里面黃執中說的一句話我很喜歡,“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氣,你們才需要勇氣。”
是的,對于即將逝去的人而言,死亡是他們痛苦的終結,卻是身邊人痛苦的開始。李林說,“因為她在,無論是糊涂或是清醒,這個家就還在。”
但是相比起猝死的驚詫,災難的突發,我現在覺得,憑當前的醫學手段,確實有很多病是我們無法攻克的,但病魔是給患者和親人一個緩沖地帶,讓我們有機會,去好好地道別,哪怕是為減少以后的遺憾,盡一份微弱的力量。
當一個人的身體成為病魔與現代醫學的戰場,病魔猖狂肆虐,醫療手段見招拆招,那些治療的藥物吞噬著病毒,同時也吞噬著生命的力量,無論雙方誰輸誰贏,軀體都像是被洗劫過的戰場,滿目瘡痍,傷痕累累。
當一個生命要完全依靠科技手段來維持,氣管被切開,飲食依靠人工,甚至沒有了自主的意識,大小便失禁,生命變成了機器的依附,離開呼吸機和起搏器,律動就歸于平靜,這樣的生命,還談何質量和尊嚴。即使位高權重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毫無體面可言。
臨終關懷,為生命最后一程的蕭瑟,增添了一抹溫情與平和的力量,能讓生命的最后一程,多一分尊嚴與體面;能讓我們心平氣和的,和這個世界告別,和我們愛的人告別。
并不僅僅是因為國內的醫療資源,讓我們的臨終關懷發展舉步維艱,本質上,是我們對面臨死亡這件事時的恐懼和躲避。
固然是抵抗不了病魔的侵襲,終有一天會去世,但是我們每個人,誰不是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呢。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相信孔圣人在世時也未曾了解死亡的滋味,可是不管每個人光鮮亮麗、呼風喚雨;抑或是平庸一生、碌碌無為,最后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不管在這一世中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最后不過是孤零零一副渾濁皮囊。
希望我們,都能坦坦蕩蕩,心平氣和地道別,在離別時候說的不是永不會兌現的空頭支票,而是盤點來時路上收獲了多少,經歷了什么,這一世能和你相伴一程很開心,你帶給我的那些過往,是值得照亮我余生的回憶,我們有緣再見。
放一首我很喜歡的詩吧,在“向死而生”這個詞被李開復用濫了以后。
下輩子,我想倒著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拋在腦后。
在敬老院睜開眼,
一天比一天感覺更好,
直到太健康被踢出去。
領上養老金,然后開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塊金表,還有慶祝派對。
40年后,夠年輕了,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
狂歡,喝酒,恣情縱欲。
然后準備好可以上高中了。
接著上小學,然后變成了一個孩子,
無憂無慮地玩耍,肩上沒有任何責任。
不久,成了嬰兒,直到出生。
人生最后九個月,在奢華的水療池里漂著。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務隨叫隨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結束了一生。
最后,推薦一部最近上班路上看的紀錄片《人間世》,不求能看了以后大徹大悟,但能小小地反思一下,當死神輕輕在你耳邊呢喃出來自幽冥的絕唱,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這段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