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的第三章講的就是清晰的思維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寫論文時需要有批判性思維。優秀的論文通常包括四個部分:陳述論題,表明對論題所持的立場,提供支持立場的論證,對支持相反立場的論證展開反駁。
但是很多時候寫作當中會有很多因素導致表達含混不清,其中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四點,過度模糊、歧義、過于抽象或為界定術語。
1.模糊
比如問路的時候,指路人告訴你沿著這條街一直往下走,直到第一個大的十字路口右轉。這路口怎么樣才算大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且日常生活中模糊的程度各不相同,要完全消除模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某斷言不至于因為模糊而不能恰當地表達有用的信息,模糊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歧義
是指同一語詞、短語或句子,卻具有相互區別的多重含義。歧義又可以分為語義歧義、組合歧義、語形歧義、指代歧義。
語義歧義,即表達斷言的語句中含有歧義的詞語或短語。比如說小明很冷,到底是說他體溫冷,還是說他的性格冷漠呢?
組合歧義,是一種特殊的語義歧義。如下面這句話:秘書掙的錢比醫生多,如果秘書和醫生分別指的是這兩類從職人員的總體,那這個句子或許是真的,因為從事秘書工作的人比從事醫生工作的人多;但如果說這兩個詞語分別指個體,那么這句話顯然是假的。組合歧義中往往會涉及兩個謬誤:分解謬誤,從群體具有某特征推導出群體的每個成員也具有該特征;合成謬誤,相反,即由成員都具有某種特征為前提推出由這些成員構成的整體也一定具有該特征。
語形歧義,一個句子的語法結構可以做兩種以上的解釋。比如說你需要攜帶出生證或駕照和其他身份證明,那么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一,你需要攜帶出生證或駕照,此外還需要駕照和其他身份證明;二,你需要攜帶出生證或者既攜帶駕照又帶其他身份證明。
指代歧義,一個代詞所指的事物或對象不明而導致的歧義。比如說男孩們在追逐女孩,孩子們放聲歡笑。這里的孩子們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或所有的孩子。
3.抽象
抽象的概念,很難去解釋,不過可以用一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比如:A小明有條狗,B小明有條中華田園犬,C小明有只寵物,這三者之間的抽象程度就是C大于A大于B。
4.定義術語
定義的目的有四種,一,告知語詞的通常意義,二,約定在特定語境下的語詞意義,三,減輕模糊、抽象或消除歧義,四,用于說服。
定義的種類:列舉定義、同義詞定義、分析定義。定義的注意事項:一,不能通過定義使論辯的任何一方處于不利境地;二,定義必須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