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釵之首,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真身,榮府四千金賈敏與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詩云“顰兒才貌世應稀”。《紅樓夢》中與薛寶釵的共同判詞為: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
《紅樓夢》里出現黛玉葬花情節的地方一共有兩處: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節選: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后,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那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看。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斗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兒,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回來只見地下還有許多花瓣。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做什么?”寶玉一回頭, 卻是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花鋤上掛著紗囊,手內拿著花帚。【庚辰側批:一幅采芝圖,非葬花圖也。】寶玉笑道:“來的正好,你把這些花瓣掃起來,撂在那水里去吧。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了。”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什么沒有?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結尾 和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開頭 ——節選:寶玉因不見了林黛玉,便知她躲了別處去了,想了一想,索性遲兩日,等她的氣消一消再去也罷了。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 這是她心里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只見寶釵約著他們往后頭去。 寶玉道:“我就來。”說畢,等他二人去遠,把那花兒兜起來, 登山渡水,過林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處。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一行數落著,哭的好不傷心。寶玉心下想道:“這不知是哪房里的丫頭,受了委屈,跑到這個地方來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腳步,聽她哭道是:
圖片發自簡書App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越劇電影《紅樓夢》中,寫黛玉聽到梨香院小旦唱《牡丹亭》后,有這么一段唱詞: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看風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藥怕,海棠驚,楊柳帶愁,桃花含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誰共鳴,七條琴弦誰知音?我只為惜惺惺,憐同命,不教你,陷入污泥遭蹂躪,且收拾起桃李魂,自作香墳葬落英。該段唱詞,很好的詮釋了原著中黛玉葬花的原因和目的:對有類似遭遇的女性是“惜惺惺,憐同命”,對自己的見解缺乏共鳴知音,因而葬花以自慰。
關于葬花的幾個小故事
據《唐伯虎佚事》記載:“唐子畏居桃花庵,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徵仲、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彌朝浹夕。有時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
明末文學家葉紹袁在《續窈聞》中記載其女葉小鸞說自己曾“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明末清初詩人杜浚作有《花冢銘》,從《花冢銘》可知其亦有過“葬花”之舉,《花冢銘》文字如下:“余性愛瓶花,不減連林,償有概世之蓄。瓶花者,當其榮盛悅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頹,則舉而棄之地,或轉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負心之一端也。余特矯共失,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計百有九十三枚,為一束,擇草堂東偏隟地,穿穴而埋之。銘曰:汝菊、汝梅、汝水仙、木樨、蓮房、墜粉、海棠、垂絲、有榮必有落,骨瘥于此,其魂氣無不之,其或化為至文與真詩乎?”
曹寅的《楝亭詩鈔》也鈔錄有兩首葬花詩,兩首都是題畫詩,一首是《題柳村墨杏花圖》:“勾吳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點鬢華。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另一首是《題王髯月下杏花圖》:“墻頭馬上紛無數,望去新紅第幾家。前日故巢來燕子,同時春雨葬梅花。憑誰筆墨描全袖,自啟丹爐點宿砂。三十六宮人盼斷,金盆空影月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