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件事會讓人產生許多不必要的錯覺和自滿:例如會為自己一年讀幾十、上百本書而得意;會因為涉獵廣泛而驕傲;或者會因為一天能讀完好幾本小說而自豪。
我也是這樣自鳴得意了三十多年,直到被李笑來在知乎live上的兩場讀書專題講座打回了原型。
先談談李笑來:他的人生經歷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英語培訓機構的知名教師;之后是比特幣中國首富;在財富自由之后開始做“內容創業”,開設得到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在知乎做了有史以來同時在線收聽人數最多的讀書經驗分享以及運營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學習學習再學習。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靠“讀書直接致富”的知識代言人,李笑來對于讀書和寫作自有其一套方法論,并在此前我提到的知乎live上進行了分享。
在我看來,無論讀書還是寫作,最終是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事情,所以我也“李門弄斧”一番,總結概括一下我的收獲和思考。
觀點一:讀得快不如讀得深
在早幾年我做全年計劃的時候,總是會以閱讀本數作為讀書的KPI,也曾萬分羨慕一年能讀上百本書的“學霸”。
但后來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知識的吸收程度似乎不和速度成正比,甚至一定程度上成反比。因為讀書太多太快,效果反而不如細嚼慢咽少數有限的書。這樣就是李笑來一直主張的“只字不差的閱讀”。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深讀,甚至有些書并不足一讀。選書能力的提升也是決定閱讀質量的因素之一。這里可以簡單提幾句:
1、不要迷信網絡上的書單;
2、專業領域的書籍認準專業出版社和知名作者;
3、重印版數是驗證書籍經典性的重要標準;
4、在能力范圍內盡量少讀譯作,多讀原著。
觀點二:像作者一樣去閱讀
閱讀的最高境界就是走到作者的“腦子里”,與他達成思維和精神的共鳴。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經過訓練,這個訓練就是李笑來提到的—語言元素的識別和區分。
中文的句子構成一般是四類元素:名字、動詞、形容詞和副詞。我們在閱讀一段文字的時候,要訓練自己將這些元素在句子中標記出來。
一般而言:句子中的名詞代表寫作當時作者觀察到的事物;而形容詞代表作者對于觀察到的事物的感知;動詞表示觀察到的事物的動作;而副詞用在動詞前則可以表示對于觀察到的動作的感知,用在形容詞前則可以表示對當時觀察到的事物的感知的感知。
進行這樣的劃分后,我們就可以還原作者的腦回路,當時的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用作者的眼睛來看這本書的進程和脈絡,就能更加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個不寫那個,有這樣的感覺而沒有那樣的感覺。一定程度上,我們讀的不是書,而是作者的腦子。
這個觀點李笑來在他的講座中只講了五分鐘不到的時間,但我花了整整十天仍然沒有消化完全,可見閱讀功能也是需要經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來進行升級。
觀點三:為閱讀操作系統殺毒
正如同我們需要定期為我們的電腦操作系統殺毒,我們也需要經常為我們的閱讀操作系統殺毒。其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偽裝成事實的看法。
李笑來談到知乎、脈脈等一些平臺上的八卦功能,比如深扒一個明星的惡趣味等。很多人會惡意將看法與事實進行混同,而很多讀者對于這樣的混同并沒有清楚的認知和區分。
因此,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要記住養成將看法和事實進行區分的習慣。事實是那些有真實證據支持的,客觀存在的事情。而看法是基于部分或全部事實的個人理解和加工。不要把看法當作事實,這是保持我們認知的客觀性和中立性的必要前提之一。
觀點四:為輸出而輸入
這是李笑來反復強調的重點,也是我最大的感悟。以往讀書強調自我吸收,認為讀書的最大目的就是增長知識、提升樂趣、豐富生活。后來才發現,這種“自私”的讀法著實有點誤人誤己。
閱讀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應用,這里的應用分為幾個層面:一是立刻拿來就能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比如一些ppt設計準則、攝影原理等。每一次的應用就是對閱讀成果的一次鞏固和內化。
但還有一些閱讀的收獲是不能立刻拿來用的,比如閱讀的歷史故事、科學發展趨勢等。這些知識,可以選擇第二種應用方法—傳遞給其他人,無論是以語言或者是以文字的形式。這一點我最近感受頗深,在最近與人聊天或者閱讀以后,我都會撰寫讀書筆記或者和幾個好友分享我的體會。為了更好的讓他們理解,我會在腦子里對閱讀得來的知識進行更好的編排,然后再進行輸出。這個過程中,這些知識在我的腦海中就至少進行了三次以上的處理。通過分享的輸出方式,提高了我對于閱讀成果的理解和吸收,同時也幫助了他人來接觸和了解這些他們原本不了解的事物,一舉多得。
養成為輸出而輸入的習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更好的規劃閱讀內容和進程。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如果我打算撰寫一篇有關于數字營銷的文章來幫助其他同行更好的理解這一概念和趨勢,我就會有計劃的列出我的閱讀書目,例如數字營銷概念、數字營銷實踐、甚至還會親自試用相應的營銷工具等。為了成體系的輸出已經倒逼我自己進行成體系的輸入。
以上就是我收聽李笑來知乎live的一些收獲和想法,本著輸出分享的原則,寫下此文。
最后用幾句李笑來的話來結束全文:
“這個世界上,值得學習的知識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在生成。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但絕對不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珍惜那些值得學習的知識。
讀書是人的一生里少有的幾項投入產出比極高的投資項目。”
愿每個人都多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