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閑暇時間頗多,從張愛玲的生平傳記讀起,又接著翻到一本名為巜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的暢銷書(作者:李筱懿),把民國期間的若干位名嬡,大咖,名伶,及其原配與續弦們的生平往事及情事經歷,一一敘述點評。一口氣讀下來,不禁感慨:還是八卦最好看!
這一群男女,如把各自顯赫的家世,身份與名氣丟開不顧,放到現代信息爆炸又不太正經的娛樂傳媒的氛圍下,分分鐘成就一篇《一眾網紅的若干情事》的熱帖。
一邊看一邊覺得自己隱隱的女權意識要顯形并爆發。
反正通讀下來,傳記中的男主角們基本都很渣(換文藝點的詞匯,那便是涼薄,寡義,無擔當且不知悔改)。
舉幾個例子:
徐志摩之于張幼儀
在原配妻子生完第二個孩子時堅決地要求離婚!這個浪漫詩人能做出這種事,就活該不同情他最后墜機而亡,死前還被曾經那么親親卿卿的陸小曼用煙槍砸臉,撞碎了斯文的皮相。
胡蘭成之于張愛玲及張愛玲前后的5位女子。
對男女之情與人性人倫看得那么透徹的張受玲,既不是胡蘭成的第一個女人,也沒能成為最后一個女人。胡在張愛玲之前就有妻有妾有小三,與張愛玲婚后仍習慣性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又丟一個。一路過來,最后于49歲才被余愛珍這位大姐大式的女子收伏。
張愛玲提分手時還主動給30萬的分手費,相比同樣作為給他避難的路費接濟,余愛珍卻只是甩了兩百塊錢。----一個在被辜負后仍傾其所有,另一個卻不過在暖昧間輕描淡寫。
可從歷史的結局視角來看胡對這兩人的行事態度呢?真真是可嘆胡這個老吃老做的文化漢奸,柿子只揀軟的捏。
再舉一位剽悍的正妻角色:胡適的夫人江冬秀。
看看她在處理胡適與表妹曹誠英背著她情愛綿綿時的手段。據說"當時將胡適從床上拎起來,打開大門對著周圍的老少鄰居們唱念做打地來了一段三俗演藝,讓大才子顏面掃地,迅速而徹底地夭折了一場出軌。”
換在現下,多的是原配與小三互撕的新聞,卻少見修理男人的紀實。胡夫人卻能在民國時期已有如此風范!再對比下文章馬伊俐,林丹謝杏芳,陳思成佟麗雅之做派,愈顯出江冬秀的氣勢與拎清----愛偷腥的男人歸根結底就是欠打。
反觀張幼儀,一言不發,任由自己的老公愛上別的女人,在離婚協議上爽氣簽字。反正娘家財力人脈都富有。張后來在商界投資取得不小成績,還吸引徐志摩入股支持,讓我想起不久前聽到的一個新鮮詞匯,稱之為“贏得前夫的尊重”。
好吧,反正做為前妻的她開心就好了。至少她失了前夫,最終卻是名譽,事業及愛情均獲豐收。
張學良之于趙四和于鳳至。
大家都熟悉少帥與趙四小姐的八卦,不得不說得益于原配夫人于鳳至的大度與隱忍。換作我們普通婦女,能在一個年輕美貌的小姑涼,私自離家出走跑來懇求留在你丈夫的身邊陪伴,哭訴絕不要什么名分時,做出什么樣的處理?換我就是一句"西了滾"結束。
不過在那么個男權社會還很嚴重的年代里,女性的自我意識不可能那么分明。
按史料記錄的歸納來看,于鳳至同樣是個有才有貌,有家世有教養,有智慧有能力,又獨立又豁達的完美女人。可是這樣的女人也拴不住自詡風流的張少帥。
轉頭來看張少帥,當初定下于家的婚配時,張作霖不惜許諾:張學良永不納妾。
但是有用嗎?信奉基督教,信奉一夫一妻的少帥卻一度自稱:"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他說:"中外都算上,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晩年還曾透露:"趙四是對我最好的,卻不是我最愛的,我的最愛在紐約(貝夫人)"
另外一位瀟灑的前妻典范就是張愛玲之母黃逸梵。她不甘心與前清遺少婚后的陳腐,向往西方文化的新潮與活潑,崇尚獨立,不甘于依附。
她敢于放下丈夫與子女,出國游歷;回國后又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發生分歧爭吵后陷入決裂的境地。她果斷從國外請來律師,為自己的婚姻做解除手續。
該怎么說呢?還是那句老話:愛上的是不夠愛你的人,勿必思考何時脫手,及時止損才是上策。
以上均為讀書時的心得,在生活中,還是祝愿朋友們都家庭和和美美的,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愛每一個可能變得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