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贏了,激動人心。雖然周末兩天都在上班,并未看到直播,可通過朋友圈滿屏的刷屏,已經知道了結果。立即上微博去搜視頻,太贊了,要是看直播和現場,心都要掉到嗓子眼了。
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的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上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
八年前,郎平率領美國隊在北京奧運擊敗中國隊,彼時的網絡,漢奸、賣國賊之類的罵聲不絕于耳。八年后的今天,中國女排在里約絕地反擊,此時的網絡,"女排精神"一時間鋪天蓋地。世間冷暖,輿論翻臉,莫過于此。
很喜歡這段話:與其奢談女排精神,不如多談郎平模式。郎平模式,說起來一點也不復雜,無非就是職業化和專業化,少些官僚的掣肘,少些地方利益的掣肘,少些宏大精神的加冕與綁架。
"不要一贏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這句話是郎平說的。
焦慮,不代表你努力。而努力,不一定能成功。
緩解焦慮,最根本的是,應該破除對焦慮的誤解,讓自己從心底從容起來。
找到你的興趣愛好,然后從最基礎的做起來,當你真正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誒焦慮裹挾了。最微小的事,只要開始了,就是進步;而僅存于想法中時,那僅僅是情緒。
仔細看一看,我們周圍很多人總是擅長焦慮,或者擅長著急,卻并不是擅長真正認真、努力地做事情。
當一個人疲憊不堪、精神不濟、超負荷運轉的時候,能做的事情其實微乎其微,更多的只是在以焦慮情緒來假裝在努力而已,而最后的結果若是不盡如人意,焦慮情緒就會加重,簡直是個惡性循環。
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當你覺得一件事情離開自己就無法運轉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出問題了。"給我觸動很深的一句話。
學會放下焦慮,不需要向別人證明我多努力,我多出色,我更需要學會了解自己, 學會調整情緒,與它相處,我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選擇一份工作:
1。先選大行業,跟大趨勢。再判先機,爭取登上快車。
2。選老板的時候,如果自覺度低,遇到嚴格的老板也許是件幸運的事兒。
3。個人方面,有專長,但要忘掉專業。第一份工作莫貪舒適。爭取多做,多嘗試。
鐵飯碗的真正意義在于不會消亡和被取代,長壽的行業才可能有鐵飯碗。新領域永遠是年輕人的天下。青春可以當飯吃的時候,要盡情吃。
看到這些文字,突然,有些釋然。在小吃店吃炒面的時候,我竟然在憧憬以后自己從事教師這個行業,每天早晨起來做好愛心早餐,插好一束鮮艷的鮮花,推開落地窗,迎著清晨的陽光。每天,下課后,會堅持看英劇美劇練習英語。會去琢磨適合教學的方法,會變得更寬容,去包容大度地面對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天使。
或許還會堅持法語的學習,在滬江報個班,心中還是想去法國走走。
還想去留學,去更廣闊的天地學習,見識更多的人,獲得更大的視野。
當在教學崗位有一定資歷后,會開英語培訓班,哈哈!
炒股,理財知識還是會繼續的,畢竟還是在生存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