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60-261 應對有效傾聽的挑戰
如果擁有正確的態度和技巧,你也可以把傾聽做得很棒。以下將提出一些具體的作法。
少說話 季諾(Zeno,斯多葛學派之祖)的語錄中說:"我們一生下來就有兩個耳朵,但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可以多聽而少說。"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了解說話者的意思,那么你就要避免自私地搶奪說話者的舞臺并一味地轉換話題或發表自己想法的做法。當然,少說話并不表示你應該保持絕對的安靜,只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在真正需要傾聽別人的時候仍然說了太多的話。在很多的文化中,其實都認為傾聽和說話是具有相等價值的。
擺脫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會分散我們注意力的刺激來自于外在環境,包括電話鈴聲、收音機和電視機、朋友的隨時造訪,等等,還有一些是來自于心理內在,包括心思被其他事情所占據、肚子餓,等等。所以當你面對重要的資訊時,盡可能地排除所有會讓我們分心的內在和外在干擾刺激是很必要的。這可能意味著關掉電視,拔掉電話聽筒,換到安靜的房間里,以使你不受電腦誘惑、不必牽掛桌上未完成的工作或眷戀柜子上的食物。
不要過早評斷 很多人都知道在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之前不要過一早下評斷的道理。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卻還是很容易會犯這樣的錯誤,例如武斷的批評別人、還沒聽完別人的話就先做評價等。當你不贊同別人地說法或是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反擊回去的確是一個強有力的方式,但是當別人對你提出一些真誠的忠告時,試著去了解這些忠告與事實反而對你更有利。并非所有評論都是負面的,當我們喜歡某些人或同意他們的言論的時候,過早評論也有可能會有正面的功用。綜合以上負面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向,那就是第一步先傾聽,確定你真正了解所有的意思之后,再去評論。
尋找關健意思 大部分的人在說話的時候有他們主要想表達的想法,你可以運用你的智慧把思考的速度推得比說話者還要快,這樣的話你也許就可以從說話者的一大堆言詞中摘錄出其關鍵意思。但如果你真的無法了解說話者所欲傳達的意思,或許你可以使用一些不會得罪對方的問話或解釋技巧來做澄清。
溝通的藝術025——應對有效傾聽的挑戰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見大家說,我就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啊,我非常善于傾聽,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讀完這一章,我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