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喂小乖吃午餐的時候,依舊是他一個勺子,我一個勺子。吃了一小會兒,他就開始把面條往桌下面扔,扔了好幾次,我稍微大聲的說他:小乖,不要這樣,媽媽很難收拾的。他馬上不說話了,表情有點委屈。我的心頓時柔軟了。“小乖,媽媽大聲說你是不是有點委屈”,他頓時哭了起來。
就今天的事情思考如下:
1.在育兒的過程中,難道我就不能保持在人前一貫的溫和態度,因為他依戀我,信任我,就不值得被溫柔以待?因為他弱小就不能被尊重。育兒,就一定要讓媽媽抓狂?如果是成年人這樣,我還會大聲的說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不愿意讓自己的形象猙獰,我的小寶貝也值得我溫柔以待。
2.對于孩子今天的行為,我有時候是接納的,有時候是不接納的。今天情緒升起時,心里的聲音在說,我都這么累了,你就不能省省心配合下嗎?
最近因為疲憊,所以降低了接納線。看到這里,我需要做得是盡量照顧好自己,早點休息,找爸爸,陽陽,或者阿姨幫忙。
3.小乖大概也是到了對物體高低感興趣的階段,我需要找一個安全無害的環境讓他盡情體驗。比如家里的浴缸,外面的池塘等。
4.對于我們無法接納的孩子行為,我需要默念很多遍:我的孩子并不是故意要給媽媽搗亂,他有他成長的節奏。對于他的成長節奏,我必須承認,很多于我都是未知的。
5.對于孩子的行為,我似乎有點超出了他年齡的期許,希望這個一歲多點的小家伙乖乖的,不給我惹麻煩。
6.如果實在無法的情況,我想我可以試試跟小乖用第三法,滿足我們雙方的需求。
奧,鸚鵡叫,野兔跳,海貍想咬樹時也能咬。像他們這樣的小孩,卻不能自由自在。
寫完這些,輕松多了。六十分媽媽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