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路的時候無精打采
《行為治療和實驗精神病學》雜志的一篇研究論文說,人的感受會影響他走路的方式,反之亦然。當研究對象被要求走路時耷拉著肩,彎腰駝背,并最大程度減少胳膊移動時,他們的情緒會比那些以更有活力的姿勢行走的人要糟糕。走路時低頭垂肩的研究對象,記住的負面信息多于正面信息,總是會說一些令人沮喪的話。
建議:走路時抬起下巴,向后轉動肩膀,保持積極的態度。
2.任何東西都要拍照
《心理科學》的一篇研究論文說,隨意地拍照,會影響人們對這些時刻的記憶。研究對象參觀博物館時,觀察了一些展品,拍攝了另外一些展品的照片。之后對比發現,人們很難記住拍過照片的物品。美國巴斯帝爾大學心理咨詢與健康心理學系主任兼副教授迪亞德拉·L·克萊說:“鏡頭是遮在我們眼前的一層面紗,但我們卻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p>
建議:拍照時專注于拍攝對象,或者更好的選擇是坐回去,盡情感受周圍的美。
3.讓霸凌者占你的便宜
職場霸凌協會統計,美國雇員的35%都曾在某個時刻成為霸凌的目標。心理治療師艾琳·K·萊納德說: “一個人的自豪感和自尊心持續遭到惡意攻擊,后果是毀滅性的。它讓你的情緒變得反復無常,甚至很難讓自己起床去上班。”
建議:職場霸凌協會建議,先去看醫生,談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然后遵照醫生給出的方案執行。
4.從不進行體育鍛煉
《美國醫學會雜志· 精神病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每周能有三次讓自己變得更活躍,心情抑郁的風險就會降低19%。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體育活動與抑郁之間的相互關系:抑郁的人更不愿意進行體育活動,而熱愛運動的人出現抑郁癥狀的幾率更低,他們每運動一次,抑郁風險就會下降6%。
建議:走出家門,讓自己運動起來,任何一種運動都能幫助你的大腦保持運轉。
5.拖延癥
當你因為緊張或害怕失敗而拖延做某事時,拖延只會讓這項任務變得更傷腦筋。
建議:決定解決問題前,做一些能夠緩解壓力的事情,這樣能為這件事增添一些樂趣,而不是壓力。
6.處在有害的婚姻關系中
心理治療師萊納德說,處在有害的婚姻關系里,會讓人飽受焦慮和抑郁折磨,不斷侵蝕人們的自尊,他們的配偶會讓人們相信自己是無能的,或者是自私的。
建議:首先仔細尋找配偶傷害自己的跡象,然后請專業人士、家庭成員或好朋友來辨認。
7.人生太過于嚴肅
心理治療師萊納德說,許多研究都表明,笑聲對健康很有好處,笑聲也是快速治愈焦慮和抑郁的良藥。
建議:每天找些趣聞或是看一部搞笑的電視劇。
8.不睡覺
克萊教授說,睡眠是人體充電的一種方式,沒有了睡眠,人體就會出現問題,要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
建議:搞清楚你為什么不睡覺,入睡前要營造出安靜的環境。
9.從不獨處
不論是10分鐘,一個小時還是一天,獨處對人們都很重要。萊納德說,如果不拿出時間來為自己做一些事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就會慢慢滋生。
建議:預約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遵守約定。
10.不與他人進行真正的對話
在克萊教授看來,用Facebook這樣娛樂性的工具與朋友溝通,算不上真正的對話,無法去了解一個人。行為科學導師米歇爾·曼特爾博士也認同這種觀點,曼特爾說: “個人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還會影響專注力和對即時滿足感的需求,讓我們產生按下一個按鍵就能瞬間取得聯系的預期。我們學會了只在虛擬世界中保持聯系,不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會影響我們面對面對話的能力和興趣?!?/p>
建議: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與朋友、家人或伴侶的約會。
11.沒有手機無法生活
克萊教授說,人們使用的所有設備,似乎帶來了過度的刺激,如果我們總是不斷接受刺激,就永遠得不到真正地休息,無法給身體和精神充電,最終便會形成抑郁或焦慮。
建議:每周一次戒掉所有電子設備,即便只是半天。
12.一心多用
有研究顯示,多任務處理的效率并不高,這樣做只會讓我們焦慮不安,忘掉周圍的環境,無法有效溝通。
建議:放下手機,關上電視,專注于眼前的事情和周圍人或事。讓大腦處理實時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或許是對精神健康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