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老師布置的演講題目是《分享快樂》,洋洋沒有明白這個題目應該怎么講,我自己對這個題目也是不知道怎么講才對,感覺是困惑,想法是這個題目很寬泛,我的行為是告訴孩子應該是分享下生活中開心快樂的事情。洋洋完全不配合,一直拖著不愿意說,我大概給他講了幾件,他還是不太明白,后面讓他去客廳演講,他第一次演講的時候從頭到尾很通順的把事情表達了出來,但我還是要求他重新錄過,從這件事情中我的想法是想讓洋洋變的優秀,想讓洋洋說的非常長非常多,感覺是不滿,我的行為是不斷的去勸說洋洋,還騙他說前面的視頻不見了。洋洋就開始不愿意再重新錄了,他的感覺是迷惑,傷心,難過,他的想法是為什么錄完了還要再來一次,所以他的行為是拖拉,各種不配合。從這件事情中我看到了自己對洋洋的高標準,我希望他每件事情都做好且優秀,我總是希望他是班上最厲害的那個孩子。
后來我去廚房,看到了老楊米飯沒有蓋起來,洗碗池里面的菜屑沒有清理,灶臺沒有搽,我回來就帶著怒氣同老楊說話,我說老楊請告訴我你自己對靠譜的定義是什么?我看到了自己的氣憤,生氣,失望,特別是這幾天他呆在家里,說話特別多,我聽著很煩躁,我突然發現自己對他呆在家里非常的不習慣,我不希望生活中他是在家里的,我更喜歡他就是個過客。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整天有個批判的聲音,讓我覺得被限制,被約束了,渾身的不舒服。原來我是多么適合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啊。
當我很生氣時,洋洋說媽媽,你不要用那么臭的脾氣說話,會傳染給我的,謝謝洋洋提醒媽媽說話要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