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服務的兩個500強,分別是耐克與寶潔。 11月份告別了我愛的耐克(由于本身喜愛運動,愛屋及烏),并開始了服務寶潔的旅程。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做了三個活動,每一個活動從前期策劃,到方案調整定案,到后續執行,無一不費盡心力。
某東校園歌手賽
寶潔贊助了某東的連續舉辦的校園歌手比賽,除了冠名得到最直接的曝光外,還額外請了個明星站臺,通過明星與歌手的互動,以及作為頒獎嘉賓,在主持詞與頒獎詞中對品牌進行露出。 我作為這個活動客戶方的負責人,負責對品牌的所有曝光。
活動前期的各種準備雖然煩瑣,但是都是例行常規,包括活動流程規劃,活動新聞稿撰寫,主持詞與頒獎詞的撰寫,以及采訪手冊的準備。這次活動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一場,沒有幾十幾百家媒體的邀請與現場接待,沒有現場搭建,只要接待明星,brief明星把該傳達的核心信息傳遞出去就好了。但是中間的各種小曲折還是耐人尋味。
No ZUO No Die
活動一開始并不是定的JS, 處于預算考慮,接洽的是一個小咖。但不成想,小咖的氣勢不輸大咖,各種無理的要求把跟他對接的團隊成員搞崩潰。本來這種咖,對于品牌的拉動效果就不是很好,還各種作與折騰,于是,我們跟客戶溝通后,直接pass掉。他可能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因為自己的作與不合作喪失了一個曝光的機會、當下幾十萬的報酬以及可能的長期合作的機會。
由于合作的多了,圈子里也就知道了活躍的這些明星甚至KOL資源,哪些是不事兒,擅長合作與把握機會的,而哪些又是出了名的難搞,合作過一次,就不想合作第二次的人。有意思的現象是,真正的大咖反而相對是好合作的,提的要求有些盡管苛刻但都在專業的范圍內。另外,有專業又敬業的團隊的幫忙,絕對是最重要的事。
因為工作接觸了很多不同的圈兒,愈發感覺到,圈兒越做越小,在一個和多個相關的圈兒內,甚至不用5個人就能相互連接起來,資源的獲取最后是靠做人。
明星價格決定因素
明星曝光的主要陣地由傳統媒體轉向了社交媒體,衡量藝人的指標體系中,社交媒體的曝光量占據了首位,其次是搜索指數。每個人藝人的價格區間和代言價值被社交媒體曝光量定義,這樣,你就明白了為什么藝人拼命博曝光量,甚至叫出位也要有曝光,自己要有微博,要經營內容維系粉絲,有了自己工作室的還要加上工作室官方微博/微信賬號,時不時丟點隱私、自黑或者黑他,試圖在輿論的大海中激起一點兒波瀾。
比如,多年前因為一首《認真的雪》而稍有勢頭的薛之謙,很快被人忘記,孰料多年后,竟靠段子東山再起,在微博上聚集了大量人氣,于是,現在不僅出場費高得嚇人,接個廣告的價值也是一線價格;而有些曾經爆紅后來沉寂的人,或者在社交媒體上沒有聲音的人,出場費僅可能十幾萬甚至幾萬,讓人唏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