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營》
一般來說,每單企業規模增加20%,企業要管理的事情就會增加一倍;企業規模增加一倍,要管理的事情就會增加5倍!老板要么比原來辛苦1-5倍,要么把自己以前親力親為的事情授權給別人去做。
有效的辦法就是日經營,整個公司,各個部門統一計量單位,用每人每天最大價值統合全部人員的運營思想和行為。具體做法如下:
(1) 細分業務和管理的單元,確定每個單元的經營管理者,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經營管理者身上。
(2) 清楚地給出每個單元的經營目標,尤其是短期目標,每個月目標,每天的目標。稻盛和夫提出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每個單元不少于10%的銷售利潤是非常有用的目標實例。
(3) 把管理(管+理)細化到每個業務和管理單元的每一天,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做到管理目標的日清。管住了一天,就能管住一周。進而管住一整年!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2大困惑:一是做了沒效果;而是做了有效果,但是卻很累。在日經營的觀點來看,企業家在經營上,恰恰要做到不怕累,堅持身忙,心閑,因為一切價值的創造,均基于有效勞動。所謂有效勞動就是能創造業績的勞動。所以講苦勞是管理上的第一浪費。
作為企業家,自身就應該成為勞動價值論的推動者,身體力行地進行有效勞動。最好的辦法是以身作則,因為它是一種真誠的價值導向,會使員工有真誠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
我們把目標到激勵的過程比喻成鐘表,一環扣一環,第一步叫目標溝通,第二步叫目標輔導,第三步叫目標考核,第四步叫目標激勵。
第一步目標溝通。我們能夠定下多少目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下去,與員工達成共識。我發現中國成長型的企業,80%的痛點不是在不會設定激勵機制上,而是在給員工找活,尋找勞動價值上非常欠缺。這需要與員工不斷溝通,達成目標是高增長的共識。在此基礎上,明確實現利潤高增長的基礎不是考核激勵,而是要想法設法讓大家多干活。
第二步是目標輔導。很多企業家認為,與員工溝通沒用,員工達不到目標就罰款。這樣太簡單粗暴了,要積極做目標輔導,在員工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積極給于支持。
企業應該把80%的時間,精力放在目標溝通,目標輔導上。第三步的目標考核有沒有?應不應該設達成率?有,但是這是過程中的不斷“體檢”,最后再到第四步----目標激勵。
在對員工下指標的時候,會經常核對數字,,為什么要執著于數字呢?我認為下的指標就是要可測量與可跟進,盡量別設定成百分比,比如增長90%,轉介紹率50%,這些可以要求,但是百分比不好分解,更不好變成員工實際能操作的話。日經營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把數字變活。管理就是要可衡量。因此,衡量工作的時候,要有一個數字作為指標,但是這一指標盡量要可測量,可分解,隨時推進,促進業績提升。
正確的晨會流程應該是:一分鐘心態,一分鐘目標,一分鐘宣導。一分鐘心態,是各成員逐一匯報昨天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只說結果,一件事一句話概括,對沒完成的當眾承諾二次完成時間);一分鐘目標是確定當天重點工作內容(可以考慮控制在3件事以內);一分鐘宣導是個人匯報后,主管要對其工作進行點評,同時落實,安排給他的工作進度。
晨會時四項必須做到,第一項是背誦司訓;第二項是目標推薦(包括用數字形式的喜訊通報);第三項是匯報生產銷售進度,對相關事項做宣達;最后一項是士氣口號的宣導。
按以上步驟召開晨會,一般在15分鐘以內就能結束,基本能達到管理者預期。晨會不是討論會,不匯報工作具體內容,只是簡明扼要的談工作結果,不解釋原因,困難。凡只牽扯個別人,耗時較長的,一律會后解決。
晨會之后,每個部門還要召開二次晨會。二次晨會的內容,可以是經驗或教訓總結,也可以是學習心得分享。實際上,二次晨會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培養干部。二次晨會中,可以針對不同員工的特點,依靠不同的方式,篩選人才,培養骨干,發揮人才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