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茶 ?用棒壓扁,轉速每分鐘60次,棒重三斤二兩,還有溫度180-190度 ?另外風味形態比較好,受人歡迎,價格也高
一畝茶年收入三千,畝多,收入多
麗江 ?高山 ?種瑪卡 ?十字花科 ? 作用藥食同源 對婦女更年期有一定 治療作用
收曬干的瑪咖 ? 四斤鮮瑪咖曬成一斤 ?每畝8000成本,純利潤18000但兩年后需要種其他的作物如土豆,因為營養消耗太大
穴盤盆栽蔬菜 ?連穴盤一起賣 ?現摘現吃
糖場豆腐乳
甲魚 蜥蜴
每天用五分鐘,做好日程管理
給自己規定時間完成工作,勞逸結合
川明參
除去成本 ?每畝4000純利潤5000以下
球莖茴香
進口引種。新東西。
三個小村莊增收的秘密 ? 騎木馬 ?做糍粑 ? 抓桎魚 ? 喝自己搗碎的蜂蜜等
拯救11
服裝業污染我們的皮膚,純棉的棉花也會使用殺蟲劑 ? 不止考慮產品外觀,也考慮產品的可再生性,重復利用率,和使用壽命等
雙面材料,雙面衣服 ? 持續可循環服裝
干洗里面有有毒試劑會致癌,比如呼吸道癌
現在有液態二氧化碳干洗 ?有點貴
但使用的二氧化碳部分重復利用,洗出來的衣物也不帶傳統干洗氣味,反而更清新。并估計客戶重復利用衣架和套在衣服外面的膜
把人活化骨灰處理做成人工礁石,放在海洋里
礁石毀了,只剩下30%的礁石是完好的。礁石相當于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如果礁石毀了,海洋生態系統可能會崩潰
意志力
比如清理壁櫥。你設定的期限可能是:第一周,打開柜門,看著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第二周,整理好掛在衣架上的東西;第三周,扔掉所有在里根政府上臺前買的衣服;第四周,看看慈善商店還要不要舊東西;第五周,成果自見分曉。當被試者給自己設定了2個月的期限后,他們不僅會清理壁櫥、完成項目,還會改善飲食習慣、勤加鍛煉、戒掉香煙、酒精和咖啡因,就像是他們的自控力肌肉更強健了一樣。
增強“我不要”的力量
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但不是你已經在做的事),用來養成習慣或不再找借口。
增強自我監控能力:認真記錄一件你平常不關注的事,可以是你的支出、飲食,也可以是你花在上網和看電視上的時間。你不需要太先進的工具,鉛筆和紙就夠了。
如果你想徹底改變舊習慣,最好先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訓練自控力、提高意志力,而不是設定一個過高的目標。
虛假疲憊。
注意觀察一下,你是否因為認為某些積極的行為值得稱贊,就忘了自己實際的目標是什么。
被食品的綠色光環吸引,比如無糖餅干,無糖蘇打水。
做飛機 ?額外付錢種樹 ?是否改變了我們的觀念,認為只要我種了樹就功過相抵了呢?
這個現象好特別
科學家還作了測試,如果有可能的話,小白鼠是否會自己尋求電擊。他們放置了一根杠桿,當杠桿被按壓的時候,小白鼠的快感中心就會受到電擊。小白鼠一旦發現了杠桿的作用,就會每5秒鐘電擊自己一下,獲得自我刺激機會的小白鼠顯得毫不滿足,它們會一直不停地按壓杠桿,直到它們力竭而亡。小白鼠發現,如果自我折磨能刺激大腦,那么它就能忍受這種折磨。奧爾茲把自我刺激的杠桿放在一張電網的兩端,這樣小白鼠每次只能得到來自一根控制桿的一次電擊。但小白鼠很樂意在電網上跑來跑去,直到它們燒焦的爪子疼到沒法繼續跑為止。奧爾茲更加確信,只有一件事能產生這樣的行為,那就是極樂的感覺。
原來微信,qq,手機上癮的原因是多巴胺帶來的刺激感。百度搜索也是同樣道理,看來和我喜歡被電擊的一樣啊!
游戲也是這樣的。升級啊。。。。
我們中的一些人應該還記得那種狂按電話答錄機按鈕、查收新消息的刺激感。后來,我們又通過調制解調器連上了美國在線,希望電腦會告訴我們:“你收到了新郵件!”好吧,我們現在有了Facebook、Twitter、電子郵件和短信息——這就是精神病專家羅伯特·希斯設計的自我刺激設備的現代版。
多巴胺在刺激行為中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減緩或減少運動、抑郁以及間歇性緊張癥。
天啊,生活中的試吃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雜貨店的老板也不傻。他們希望你購物時大腦分泌最多的多巴胺,所以他們把最具誘惑力的商品放在店鋪前面和中間。當我走進我家附近的商店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面點區免費試吃的樣品。這并不是個意外。斯坦福大學的市場營銷學研究人員證明了,食品和飲料的樣品會讓購物者更饑餓、更口渴,并產生“尋找獎勵”的心態。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樣品包含了對兩個最大的獎勵的承諾——免費和食物。(如果發放樣品的人很有魅力,那就是第三個承諾了。那你就完蛋了。)在一項研究中,品嘗甜食樣品的人更容易購買放縱自己的食物,比如牛排和蛋糕,或是打折商品。食物和飲料的樣品放大了商品的吸引力,而這些商品本身就能激活你的獎勵系統。
此外,還有價格上的巧妙設置,能保證你大腦的原始部分想儲存這些稀有資源。從能讓你覺得“買到便宜貨”的東西,“買一送一”的承諾到高喊“減價60%!”的招牌,都會打開分泌多巴胺的閘門。特別有效的方法是,在打折零售價旁邊加一個高得離譜的“建議零售價”。亞馬遜網站就深知這一點,并不停利用這一點對你進行剝削。你的大腦快速計算出省了多少錢,而且(毫無邏輯地)認為這個差價是你賺到的錢。989.99美元的東西降價到44.99美元了?簡直就是白送嘛!我都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但趕緊放到購物車里吧!如果再給你時間限制或數量限制的話(“店內促銷中午截止”、“一日促銷”、“特供最后一件”),你就會像在大草原上搶奪最后一點食物那樣,沖上去大搶特搶一番。
物中心店員發放的刮刮樂折扣卡。他們意識到了,為什么服裝店會在墻上張貼裸體模特的照片,為什么拍賣者會從很低的價格起拍。當你開始關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多少陷阱在等著誘惑你、你的多巴胺神經元和你的錢。
魚缸法戒酒,戒毒
最有效的干預治療法被稱為“魚缸法”。通過藥物檢測的病人有機會從魚缸中抽出一張紙。一半的紙上寫著一個價格,從1美元到20美元不等。有一張紙上寫著較大的獎勵——100美元。另一半的紙上沒有寫價格,而是寫著“繼續努力”。這就意味著,當你向魚缸伸手的時候,你有可能獲得價值1美元的獎勵或是一句鼓勵的話。這應該不算什么激勵作用,但它確實能起作用。在一項研究中,83%可能拿到“魚缸獎勵”的病人堅持了整整12周的治療,而使用普通治療法、沒有獎勵承諾的病人只有20%堅持了下來。80%有“魚缸獎勵”的病人通過了藥物測試,而接受普通治療的病人只有40%通過了測試。
控制進食也有好處
食物是快樂的源泉。但研究表明,有意識地控制進食的人而對食物時有更強的自控力,更能避免狼吞虎咽。一段時間后,他們不僅體重減輕了,壓力、焦慮或抑郁也減少了。
抑郁癥 ?獎勵系統受損 ? 對什么東西都感覺到我不想要
情緒低落為何會使人屈服于誘惑?
最常用的緩解壓力的方法恰恰是使用者覺得最沒有效果的。比如,通過吃東西來緩解壓力的人里面,只有16%認為這種方法確實有效。
為什么壓力會勾起欲望?
其實,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大腦更容易受到誘惑。
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煉或參加體育活動、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
恐懼心理現象
比如無藥可醫的人對自己會很寬容,愿意購買更多的東西安慰自己,或者出去旅游
研究發現,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會永生時,我們會更容易屈服于各種誘惑,就像是在獎勵和減壓的承諾里尋找希望和安全感一樣。
看電影也會影響人們的選擇
一項研究顯示,看完1979年催淚大片《舐犢情深》(The Champ)中的死亡場景后,人們會花三倍的價錢購買原本不需要的東西(而且之后肯定會后悔)。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的被試者并并沒有意識到看電影影響了他們的購物選擇。
天啊,或許這就是煙難以戒掉的原因
吸煙會引發癌癥”,或是意識到自己在和死神抗爭,他們大腦的另一部分也會尖叫“別擔心,抽根煙會讓你更快樂!”
請花上24個小時,遠離那些會讓你產生恐懼的電視新聞、訪談節目、雜志或網頁。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關注那些正在發生的大事小事,世界末日也不會降臨的話,就請別在這些媒體上毫無意義地消磨時光了。
那又如何 ? ?真可怕
那么,最廉價、最快捷的改善心情的方法是什么?往往是做導致你情緒低落的事。這就是為什么,剛開始你只想吃幾片薯片,最后卻連油膩的空包裝袋底部的小碎渣都不放過。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賭場輸掉100美元會讓你想下更大的賭注來賭一把。
“每個人都有放縱自己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這種信息只會讓節食者吃得更多。
遇到挫折后,是安撫這種感覺,而不是吸取教訓。這就是為什么自我批評的策略反而會削弱自控力。和其他形式的壓力一樣,它會讓你立刻想要尋求安慰,比如到最近的酒吧去喝個爛醉,或是拿上信用卡瘋狂購物。
失敗的時候請原諒自己
1此時的感受
2你只是凡人
3聽聽朋友安慰的話語
挫折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說明自己永遠不會成功。
每次新年我們都會對自己有所期待,但到一年結束時會發現并沒有做到。波利維和赫爾曼把這個循環稱為“虛假希望綜合征”。
黑猩猩和人比耐性,人輸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想象力豐富的大腦不會作出最有戰略性的決定,而是讓我們表現得像是失去了理性。
經濟學家稱之為“延遲折扣”。也就是說,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獎勵對你來說價值越低。
等待十分鐘
如果你的意志力挑戰需要“我要做”的力量,你仍舊可以使用這個“10分鐘法則”,以此來克服誘惑和拖延。你可以把法則改成“堅持做10分鐘,然后就可以放棄”。
想象一下,我給你一張90天后可以兌換的100美元支票。然后,我試著跟你討價還價:你愿意用它來交換一張可以即時兌換的50美元支票嗎?大多數人都不會這么做。但是,如果人們一開始拿到的是50美元的支票,然后有人問他們,是否愿意拿它來交換一張延遲兌換的100美元支票,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最初得到的獎勵就是你想保留的東西。
或許我需要破斧沉舟了。
破釜沉舟與自控有關
如果理財師認為這和委托人最初的目標和預算不一致,或者懷疑委托人酗酒或吸毒,他就可以延遲48小時再作批示。這種延遲能讓委托人恢復理性的偏好,而不會按受誘惑時的沖動行事。
因為有人對參與者負責任,支持他們實現目標。
“你”和“你2.0”是誰呢?
“你2.0”就是未來的你。
1.創造一個未來的記憶。德國漢堡-埃普多夫中心醫科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想象未來可以讓人延遲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