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套路”這個簡單的詞,入選《咬文嚼字》雜志發(fā)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
網(wǎng)上說,套路是隨著競技游戲流行起來的,用來形容精心策劃的一套計劃,是“算計”對手的謀略。可認真追溯。縱觀古今,上至弄權(quán)者,下至平民百姓,誰又沒經(jīng)歷過套路?不論是套路者的不愿被揭穿,或被套路者事后的恍然大悟,誰都不愿被人因為太過精明或太過愚蠢,評頭論足,于是也就都變成沉默的大多數(shù)。
而時代的變化和文明的發(fā)展,讓這個詞淹沒在我們心中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我們?yōu)榱藬[平某件事而去做的事。遠的不說,就說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實在“難逃”套路:小時候會因為多看1小時電視,自告奮勇打掃衛(wèi)生;上學(xué)的時候,為了和隔壁班女孩說句話,故意撞掉她吃力抱著的一大摞作業(yè)。。。我們在經(jīng)歷被套路的過程中,也逐漸掌握了套路別人的手段。
正當(dāng)我們自信滿滿,自覺已歷練為高段位套路選手的時候,殊不知真正的套路是在進入社會以后。演“慘”而騙財騙情的朋友;職場新人因不懂“規(guī)矩”被打壓;逢年過節(jié)家庭聚會餐桌上的“攀比大賞”。。。人在極度反感某物/某事時,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極度敏感。當(dāng)我們被套路的心灰意冷,自然也會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
所以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對話,也不足為奇:“好久不見,最近在干嘛?” “挺好的,請問你有什么事?”
的確,我們在給予時過于天真,在接受時又忘記還有真誠。我們在被套路,明白套路,理解套路,套路他人的不限循環(huán)中迷失。這大抵是多數(shù)現(xiàn)代人的詬病。
“多一份真誠,少一份套路”,這句話被我們用在所有情景下顯然是不對的,并非所有看上去像套路的套路,都無法承受。“好久不見,最近在干嘛?” 這樣的問題,也許真的出自單純的關(guān)心;“謝謝你幫我,也愿你一切順利”的前提,也不一定是你幫了我才會收獲的祝福;“小姐,這件衣服非常適合你”到底是真是假你自己看不出來?
在我們認為我們可以識別套路了,卻忽略辯證的理解所謂套路,背后的意思。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一段對話的鋪墊太長,不切主題時,不妨耐心等等,不要自以為是的揭穿。因為對方的“套路”也許是出于尊重,出于不好意思開口,并非是心存惡意;在你給予幫助后的“奉承”,可能并非完全出于奉承。
智商低的人才會說“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情商低的人才會罵“套路玩的深,誰把誰當(dāng)真”。
所謂“套路”,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