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專題 :"你和你的小說"
投稿請參照 :"你和你的小說"專題簡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說"專題收稿標準
"斯"文員 :九秋之菊
原文作者 :半朽
原文鏈接 :《宿命》
半朽的《宿命》,年輕人讀完,驚呼的是“朽叔腦洞大開”、“文思敏捷”,于我這個年齡,讀完,胸有千言,筆下無字。但要撕,就不能交一篇無字書。
1.立意
讀過半朽的部分文章,個人感覺他喜歡用堅硬、凌厲、晦澀的文字來層層包裹內心的溫柔與深情,不甘與抗爭。唯獨《宿命》文風婉約,于至情至柔中娓娓道來你、我、他的宿命。
從一棵要被燒掉的樹到傘柄,到傘的主人與白蛇精,最后傘柄經過千年修煉成為“煤”,依然是燃燒……不管經過多少次輪回、磨礪、掙扎、修煉、蛻變,“我”還是沒有打破命運的詛咒,這就是《宿命》一文的“魂”,大白話就是立意。
所以,我給《宿命》的立意是滿分,半朽不僅僅是寫了“我”的宿命,而是絕大多數人的宿命,他不是哲學家,卻有哲學的深度與廣度;他不是神學者,卻有神的悲憫與情懷;他不是社會學家,卻關切了普通大眾最深切最無奈的命運、輪回。
2.人物
白蛇的擬人化非常成功,有高貴的靈魂、不屈的頭顱、深邃的思想,命運無數次給了它壞牌,但它在努力把牌打好,為了愛不認命而是拼命,雖然最終無法擺脫悲情人生,但它努力改變過。
雖然作者對白蛇的描寫,著墨不如“我”,但我更喜歡這條有靈性的蛇,因為它的存在,才使文章中的“我”有覺醒、有抗爭,并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文章中的另外一個描寫成功的人物就是“我”,這里的“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不是獨立的個體,而代表了絕大多數人,所以,文中的“我“豐滿、鮮明,就像我們讀者自己、或是身邊的一個人,亦或是作者本人。
但這個“我”又不是一般的我,他從最初的安然接受自己的命運,得過且過,到白蛇纏身、并和他成為好友后交流中,“我”漸漸有了與命運抗爭的意識,果然命運出現了轉折,“我”沒有被燃燒而被作為傘柄,許仙成為“我”的主人,使得“我”再一次與白蛇重逢,我開始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換言之,“麻木的我”有了覺醒。
文中的“母親”,其實也有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影子,她認命,默默接受上天的安排,并用“隨遇而安”的思想去影響“我”,直到生命化為灰燼的最后一刻,還在喊,“兒啊,千萬不要為了我悲傷,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宿命啊……”
這一聲吶喊,有無盡的悲涼和屈服于命運后的慘烈之痛,還有對兒子最深沉的愛!讀至此,無語凝噎。
毫無疑問,人物的刻畫,我給100+。
3.故事情節
用“九曲十八彎”來形容故事情節不過分。開篇的母子對話,是討論人的生死,這幾乎是每對智商正常的母子之間都會有的對話,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但作者就是善于“抖”,用藐視、嘲笑我的智商的方式,哧溜一轉折,“因為,我們都是樹……”超贊!
“我”幾次差點打破宿命,幾次又被命運之神牢牢掌控,故事的發展,幾乎是一個高潮連接一個高潮,一根主線牢牢掌控著全文,盡管是散發思維的文字,卻散而不亂。也許是年紀使然,我讀文章時很少感性,但這次,我虔誠地屈服于作者的筆下。
不多評價,因為沒有一個溢美之詞能完美表達我對故事情節的滿意。
4.環境描寫
大、小環境的描寫都到位,特別是“太陽”,幾次出現在文中,每次都隱喻不同心境、命運,恰到好處。
整體來評價,《宿命》是上上之文,特別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快感,數處轉折給人意料之外的不是驚喜,而是思考與沉重,這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盡管作者用的筆調輕松、詼諧。
寫了這么多,正文也閱讀了不下十次,我這樣做不是為了歌頌半朽,而是為了找出他文章中的弱點,來撕他、打擊他,給他的迷妹們一個虐他的理由,但是,我失敗了。
文風嚴謹,樸實,除了個別錯別字和對話中略微有感嘆詞用的過多外,完美!
特點 : 文絕人美撕文點睛。再加一條:喜茶。
這是我題的鎮群之寶,可遠觀不可撩也!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