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近日,一則保姆虐待幼童的事件經孩子父母曝光監控視頻后,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監控顯示一名40多歲的保姆對照顧的一名不足一歲的幼童狠捏鼻子強灌米湯,孩子哇哇大哭,又遭保姆掌摑。
每次看到這樣的虐待幼童的事件,作為父母總是對施暴者深惡痛絕,恨不得將其碎尸萬段。的確正如央視《東方時空》評論:這不僅僅是職業操守的問題,也是人品的問題。
作為保姆職業輸出的家政服務行業目前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往往供不應求,尤其是有一定文化、懂得育兒的知識型保姆和月嫂更是成為市場的稀缺品,動輒5000到10000+的月薪,有時候還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面對日益龐大的保姆群體卻與中國相關法律的空白和監管的不力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方面是高昂的費用,一方面是屢屢爆出的保姆虐待兒童事件形成鮮明對比。《未成年人保護法》往往成為一紙空文。
我們在控訴沒有人品和職業道德的保姆和虐待兒童的人渣時,卻往往對于本應該行使監管和撫養職責的父母沒有過多的苛責,甚至往往同情大于譴責。
試問,作為孩子的父母難道就沒有一點點責任嗎?
該事件僅僅對虐童保姆進行了人品和道德的譴責,卻很少提及或者深入采訪孩子的父母。同時從視頻中曝光的畫面看出,孩子家庭條件不錯,父母也經常出差,應該也有著可觀的收入。對于從不到一歲就請保姆照顧,按照孩子二歲半進入幼兒園,一月數千元的保姆費用也至少要雇傭一年半。
也許父母是為了孩子現在和將來有一個美好而富足的生活,披星戴月、馬不停蹄地為孩子掙奶粉錢和學費。這樣的父母辛苦嗎?當然辛苦,但是卻并不值得歌頌和贊揚。
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現代都市父母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很多父母在職場壓力面前不敢生、生不起、養不起,對于女性來說,就更要面臨產假和照顧孩子的責任而在職場中時刻面臨著內外的威脅。
然而,當一個孩子的未來幸福僅僅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時候,這份愛就是扭曲而變質的。
如果沒有做好生兒育女的準備,就不要輕易要孩子。如果無論來自何方的壓力最終打算要孩子,就做好犧牲一方的準備,這種犧牲包括金錢、時間、精力以及父母雙方的愛。否則對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都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所以很多父母就在比較中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最優的學習條件、最大的成功期待。于是,急于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信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卻從來不會去培養孩子的愛,包括如何愛父母、如何愛同學、如何愛身邊的人、如何愛陌生人。孩子的童年圍繞著好好學習、吃飽穿好、藝術加持,將他們培訓成龍成鳳,有朝一日麻雀變鳳凰、鯉魚躍龍門,最終將父輩幾代人未能實現的光宗耀祖的重任交給下一代孩子。
這樣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言談舉止大方得體,唯獨卻沒有愛的能力,他們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更不會去愛別人。最終成了冷冰冰的考試機器和綜藝節目中的記憶學霸。
學霸人人都稱贊和喜歡,但是缺少愛與溫暖,甚至在充滿爭吵和暴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后總是在性格上多多少少有著敏感、自卑、多疑的特性。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其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早已發現,幾乎所有嚴重的兒童心理障礙,都是親子關系聯結不良的后果。而導致親子關系聯結不良的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兒童早期和母親接觸機會的匱乏,二是家庭教養方式,尤其是父母教養態度的不得法。
兒童和世界的第一個聯結通道由母親來建立。母乳不僅提供機體成長能量,也提供心理成長能量。母親的懷抱、氣息、聲音等等,所有的陪伴都是孩子的心理奶水。幼年喪母、母親嚴重精神障礙等不可抗拒原因會損傷孩子心理。與此同時,一位自身再優秀的母親,如果她在孩子幼小時忽略了和孩子相處的重要性,把孩子全部托付給老人或保姆,親子關系淡薄;或長期用教條刻板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出現心理營養不良——這正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些父母健全,甚至家境優裕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金曾說:“孩子們變好或變壞和他們受到的教育有關,有句話叫‘先人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個老師,不能把一切推給學校。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所謂培養、所謂教育,不過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子女成龍成鳳,首先就要盡父母的職責。”
而在中國大部分父母的職責似乎就是“我辛辛苦苦掙錢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學,我容易嘛!”而他們從來不會盡職盡責地用心去愛自己的孩子。
也許這樣的父母本身就不會也沒有愛孩子的能力。
至今也不明白是怎樣的工作需要父母雙方經常出差,甚至事發后孩子的母親凌晨三點多才到家。也許他們的父母去世或者因為種種不得已的原因無法幫他們照顧孩子,他們才不得已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本以為能夠信任的保姆,我們也理解他們的難處,但是最后所托非人,孩子遭受了巨大的傷害,這將在本來缺乏父母之愛的心靈上再度造成深深的陰影。
每次看到父母忙于掙錢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又遭遇保姆虐童的事件(這和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一個性質),總是覺得中國大部分父母,尤其是城市中國家庭育兒觀是“喪母式育兒,缺愛式照顧,放任型撫養”——有媽沒媽一個樣,反正天天見不到;有愛沒愛一個樣,認為孩子不需要;管與不管一個樣,孩子自己會長大。
小時候忙著掙錢沒有時間照顧寶寶見不到父母的身影,上學后又忙著參加各種補習班不注重孩子的喜好與真正興趣所在,成長中不聞不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各種溺愛從不管教。
等到孩子長大后出現種種問題后,卻又后悔不已,但是已經晚了。
有些愛是金錢永遠也換不來的,有些呵護錯過了就永遠失去了。孩子缺少的永遠不是吃好穿好,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愛心。
中國家庭的畸形育兒觀不改變,孩子遭受的虐待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嚴重和可怕的則是精神和心靈的虐待。
當孩子在家庭中遇到某種問題時,家長如果不是馬上譴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保姆等看護人,而是自省一下,自己給了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正常的教育了嗎?自己真正理解孩子了嗎?問題的死扣也許就此開始松動,保姆虐童事件也許就會避免。
都說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你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就不配做一個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