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爆裂鼓手》這部電影,想分享一下感想。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學生在一位嚴師的調教下打鼓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兩點值得討論。
第一點是老師的調教方式。他希望通過鞭策、嘲諷、逼迫、高壓等頗為極端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潛能,當然這位老師也是一個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者,所以才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創造出更好的音樂。直到最后電影的高潮,也就是男主角的技藝臻至化境的之前,老師的態度仍然是一種報復性的打壓,如果男主角在最后一刻不能脫胎換骨,那男主必將前途盡廢。這種教育方式就像讓人走行走在天堂和地獄的墻頭,是成就還是毀滅就取決于你那一刻心態,所以這種成才的方式大家能不能接受值得討論。
第二個值得討論的點是故事的結果。學生到最后一刻雖然脫胎換骨,成就了絕世技藝,但是用這種殘酷方式換來的絕技卻也造成了靈魂的扭曲,這到底是值不值也需要討論?影片中的男主角為了練習鼓技,放棄了自己的愛情,輕視自己的生命,甚至拋棄了世上存在的其他價值觀,完全醉心于技藝精進之中,到最后展現出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狀態。他確實達到了老師對他的期望,但他自己對此是否滿意, 他到底是算成功還是失敗,導演留了一個讓人猜想結局。
首先,刻苦的訓練確實符合人們對藝術追求的一個認識,所以很多人都把這部電影當成勵志片,在我們的現實工作中也需要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超越其他人。持有這種影評的人很顯然是對拼搏、專注精神的關注,但也有一些人的觀點比較現實和科學,他們認為要想練成一項技藝需要有系統的訓練,而不是靠影片中表現的一根筋精神就能實現。
我個人當然是認為一項技藝的練成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但是影視作品如果去表現按部就班的訓練的話是很無趣的,所以才會偏重去體現精神方面的作用。說到這種變態的教育方式,比如練習練到手指出血、肌肉痙攣,如果是我的話,我覺得我會接受的,雖然當時可能會有各種不甘、抱怨、憤怒, 但這個過程確實能讓你比其他人超出一大截。
其次,對于第二點技藝的臻至化境以扭曲靈魂為代價到底值不值?我們都知道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些偏執,但人的欲望又總是多方面的,所謂偏執正是否定、犧牲某些欲望來讓自己在的想要達到的方面獲得超高的滿足感。如果說人生的追求有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數值都是一,而有人愿意犧牲其他的四個方面,把五個一加在一起,那他得到的并不是五,而是十。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問題,犧牲其他四個方面,把人生精力全集中到一個方面,這是和人性頑強對抗的過程,需要有超強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所以在對抗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靈魂的扭曲,在這里用靈魂扭曲可能說的有點嚴重,他們可能會出現寡言少語、極端固執、冷漠無情、愛好古怪這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是不符合我們對正常好人的定義而已,可話又說回來正常人又有幾個能成得了藝術家。
最后,影片中男主角說了一句話很讓人有感觸,“我寧愿酗酒吸毒,34歲就家破人亡,成為別人餐桌上的話題,也不要腰纏萬貫滿面紅光的活到90歲,但沒人記得我!”
可見,生命的存在感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