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十: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行為模式化
所謂“行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并認真執行。
如前所述,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好多習慣。這些習慣被嵌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們每天都會重復做出習慣性的動作。
因此請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正確而規律的行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點或不同時間點采取行動,重復已化為模式的行動會更容易。這就是成功培養習慣的捷徑。
例如,許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馬上檢查電子郵件。如果不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同樣地,每天都在上午六點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會在六點鐘就自動醒來。
如果新的習慣已經養成的話,你就會在無意識中做出相應的動作。
通過行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做某件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的話,那你就成功地培養了這個習慣。
方法:
若要模式化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方法一 時間:決定星期幾,幾點開始
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點開始閱讀。
方法二 內容:決定數量與方法
例如:每天花30min聽CNN的英語新聞
方法三 地點:決定地點
例如:在上班途中、辦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學習
I:
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因而有各種21天養成好習慣、一周養成XX習慣的方法在流行,究其內核,其實正是讓自己的行為模式化:把想培養的習慣變成固定的模式,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并去堅持執行。比如有人習慣每天晚上跑步,只要一到了晚上8點,就會不自主地換上裝備跑步出門;當然我們也有一些不是怎么好的習慣也這樣被養成,比如每天睡覺前刷微博和朋友圈,如果不刷感覺空虛無法入睡。
怎么才能讓一種行為模式化呢?有三種方法,時間、地點、內容:
時間就是在固定的時間做某件事情,比如每天晚上8點開始閱讀;地點是在固定的場景或位置做某件事情,比如在公司班車上閱讀電子書;內容是指規定好每天要完成的內容,例如每天讀英語半小時。
正如前面所說,通過行為模式化可以有意識培養某種好習慣,同時我們也會無意識地通過這種方法養成某種不好的習慣,因此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也就有方法了,一種是破壞已經模式化的壞習慣,即有意識改變這種習慣發生的時間、地點,變得不固定化,例如睡前看手機,可以強迫自己睡前把手機放置其他地方;另一種是在壞習慣發生的時間地點,模式化另一種好習慣,比如早上醒來不看手機,改為閱讀一個番茄鐘的書籍,用好習慣去替代壞習慣。
A1:
現在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瀏覽郵件和各類網頁,11點后開始正式開始工作,如果有一天郵件沒有需要處理的事情,公司網頁也沒有感興趣的內容,卻也無法立刻投入到“11點工作時間”,原因就在于已經工作流程模式化為一種習慣了,在這個時間不做這件事情,就會渾身不自在。但其實這并不是一個高效的習慣。
A2:
從今天開始養成更高效的工作習慣,每天早上10點坐到工位,第一件事是工作梳理:
1、用空白筆記本梳理當天要做的事情;
2、標出項目的優先級和對接人;
3、總結昨天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4、總用時控制在30分鐘。
堅持3周,讓行為模式化,成為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