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運營小白,剛接觸第三方推廣的時候,以為這是指百度搜索的SEO和SEM,但是聽了黃有璨老師的課后,才知道第三方推廣的定義是非常寬泛,而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成為我們的推廣渠道,如果能開拓一個好的第三方推廣渠道,也就等于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如何做好第三方推廣是運營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什么是第三方推廣
定義
老黃在《運營之光》中給出明確答案:“一切非直接觸達用戶的推廣手段,都叫第三方推廣。”
我們可以運用這種定義來嘗試分析三節課,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三節課的產品是什么,是賣課程的,而課程的載體有官網和App兩種展現方式,根據定義所有不在這兩個載體發布的信息,都可以稱為第三方推廣,比如:饅頭商學院的推廣、知乎上的作答、36氪上發布的文章等等,這些都是三節課的推廣渠道之一。
常見的推廣渠道
首先推廣渠道無處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廣告,所以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推廣位,會發現其實我們是被廣告包圍著,比如我們坐電梯下樓,轎廂里面有廣告;我們等公交車的時候,站牌有廣告;車來了,車廂外面被廣告貼紙包裹著;滴卡上車后,兩臺小電視播廣告;下車后解鎖一輛共享單車踩回公司,單車上面貼著小廣告;到了公司樓下等電梯時,又有小屏幕播廣告。
推廣渠道分為兩種形式:
1、媒介購買式推廣。購買以后能長時間展示廣告,比如:一條微博、一篇推文、報紙上的廣告。這類廣告形式買了之后不對結果看負責。
2、效果類廣告。根據購買的時間給予廣告位的投放。并且根據效果來付費,效果的收費標準有多種。
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渠道是網絡上較為常見的推廣渠道:
1、網站上的Banner位和Button。
2、網盟推廣。因為互聯網上有很多獨立的網站,而如果每一個都單獨溝通投放廣告的話,會耗費大量時間,所以網盟推廣就是把眾多獨立的網站組織起來,統一銷售其廣告位。
3、廣點通。是騰訊生態版的網盟推廣,因為騰訊旗下有眾多國民級產品,所以廣點通也很有價值的推廣渠道。
4、搜索引擎推廣。影響用戶搜索關鍵詞顯示結果的排名,SEM是通過競價的方式讓網站排在搜索結果前方;SEO是通過研究搜索引擎的算法,讓自己排在搜索結果更靠前的地方。
5、朋友圈廣告。以前只有大企業投放的推廣渠道,但現在微信通過大數據,把用戶分為若干類,投放時,根據用戶特征,定向投放給產品的目標用戶。
6、微博&公眾號推廣。可以甲方提供推廣素材,也可以根據要求乙方給出推廣創意,不過因為乙方本身需要保持自己的調性,一般都是乙方產出推廣方案。
7、社區和論壇推廣。這類渠道有兩種廣告形式,一種是用戶瀏覽路徑上的廣告位,一種是發帖形式的廣告。
8、媒體網站的廣告、投稿。投稿式廣告,是最難投放廣告的手段,因為這不是通過購買而允許推廣的渠道。
第三方推廣的核心邏輯
我們掌握了核心邏輯后,才能在繁雜的工作中有條不紊地完成。
這就是第三方推廣的核心邏輯,所有的第三方推廣都是在基于這個邏輯演變出來。
渠道之間不同集中體現在推廣素材的差異性,比如:公交車站牌上是圖片類廣告,而公交車上的小屏幕播放著視屏類廣告。
當用戶看完廣告后產生興趣時,我們需要與產品建立一條鏈接來轉化這批用戶,而這個鏈接的表現方式可以是二維碼、網址鏈接、品牌名稱等等。
用戶在廣告轉化過來產品時,需要有一個頁面承載這些用戶,而這個頁面稱為「Landing頁」。再由「Landing頁」引導用戶轉化至其他產品體驗點上。
第三方推廣的工作流程
第三方推廣的工作流程分為 5 步:
推廣工作流程
一、制定推廣策略
確定本次推廣想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然后對運營指標進行拆解,根據已拆解的指標,查看現有資源是否足夠支持本次策略,比如:現有渠道是否已經夠了,需要增加渠道嗎?需要投入多少預算?需要什么部門進行配合。
常見3類推廣策略
1、嘗試性推廣。有兩種情況需要使用該策略,第一是首次合作的渠道,需要驗證這個渠道是否有效;第二是大規模推廣前,先在主流渠道上測試推廣效果,驗證其推廣策略的效果。重點看推廣的效率。以微博、微信、社區等渠道進行推廣為佳。
2、數據拉升型推廣。需要比較大幅度地拉升指標時使用該策略,需要有可觀的預算支持。使用該策略時,需要同時多個渠道進行廣告投放。重點看推廣的效果。一般在搜索引擎、網盟等效果類渠道投放廣告。
3、傳播、事件營銷型推廣。通常以社會化大號為事件引爆點,加上其他軟文、媒體發文等造勢推廣。
開拓新渠道方法
1、百度搜索。通過對關鍵詞的搜索,逐步找到自己目標用戶的聚集地。
2、用戶訪談。在訪問期間了解用戶平時在哪些地方獲取信息。
3、加入行業群、合作群。可以知道自己同行一般都在哪些地方投放廣告。
4、多參加線下主題沙龍。這個地方本身就聚集目標用戶,通過對目標用戶的接觸,不但能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也能和他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5、多泡行業垂直論壇。
這些方法不但能開拓新渠道,更重要能接觸目標用戶,熟知他們,成為他們,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二、確認推廣渠道
選擇第三方渠道進行推廣時,需要熟知該渠道的基本數據和觸達用戶邏輯,才能對“預期”有掌控感。
渠道基本數據
1、這里有多少用戶。該渠道的用戶量和訪問量。
2、這里的用戶是什么樣的。用戶主要集中的地域、用戶特征匹配度、過往獲客成本。
3、這個時候你就對這個渠道的推廣效果有大致的預估量,結合推廣策略的預期,是否選擇該渠道進行推廣。
觸達用戶邏輯
觸達用戶邏輯是指:該渠道進行廣告投放相關的變量。比如:在該渠道的哪些廣告位進行推廣。每個渠道的變量都不一樣,所以我們用公眾號推送作為例子。
1、公眾號文章影響其閱讀量的因素有:推送位、標題、頭圖、摘要、推送時間。
2、公眾號附加價值,比如:用戶閱讀后可能產生轉發行為,產生二次消費。影響因素主要是內容。
三、渠道推廣排期&梳理推廣素材
當根據推廣策略選擇出渠道進行推廣后,需要開始和渠道方溝通排期,因為好的渠道都需要提前3-4周以上預約。我們也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準備推廣素材,而具體需要什么推廣素材取決于渠道的觸達用戶邏輯,但通過對推廣核心邏輯分析后,可以分為站外和站內素材。
站外素材
1、用戶瀏覽時在廣告位看到的推廣素材。
2、用戶有欲望了解后點擊進入,誘導用戶做某個特定動作的內容素材。
站內素材
1、一張承載轉化過來的用戶的Landing頁。
2、梳理一遍其他產品體驗點的轉化流程。讓用戶可以更好地在產品內部留存。
四、調配資源&落地執行
綜上所述分析,推廣素材分為站外和站,所以根據該分類方式進行闡述。
站外素材
1、短文案、Banner位等。因為這類素材一般用在用戶首次接觸的地方,所以需要給用戶一個預期同時突出重點刺激用戶,達到引起用戶關注的效果。這種素材主要關注轉化率。
2、長文案、文章等。用戶被吸引過來后,需要通過邏輯遞進、層層嵌套下,說服用戶完成某個指定動作。這種素材主要關注閱讀體驗。
注意:一定要結合不同的用戶場景和不同的展示方式,產出相對應的推廣素材。
站內素材
可以使用已有的頁面作為Landing頁,但必須能承接上站外素材,不然用戶被轉化過來后因為不知所措而造成大量流失。而用何種頁面作為Landing頁可以分為兩種策略。
1、重轉化策略。比如:淘寶的直通車,就是在站外的廣告位直接轉化至商品詳情頁。因為用戶和商品的轉化距離很短,所以可以提高轉化率和付費率,但用戶一般買完商品后就會離開,所以難以留存。
2、重留存策略。用網站首頁作為Landing頁,用戶轉化過來后可以對網站有一定了解后,再去體驗其他產品點。好處在于對其他產品有引流作用,尤其在快速拉升用戶量同時拉升其他運營指標,但沒法重點提高付費率。
注意:所以在選擇策略時,需要重點考慮希望用戶發生什么樣的行為,最后為用戶建立其行為的引導路徑。
五、檢測數據&評估效果
最后一步是收集各種的運營指標,評估這次推廣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是否有可以優化的地方,作為下一次制定推廣策略的決策基礎。
單一渠道投放
評估一個渠道的推廣效果可以體現在3個數據上。
1、CTR(展示點擊比)。用戶看了是否有欲望點擊進一步了解。這個數據可以反饋該渠道的有效性,而由渠道本身和廣告位構成其影響因素。
2、用戶轉化率。用戶看完推廣素材是否后產生對產品的期待,從而轉化至產品本身。這個數據可以反饋推廣素材的有效性。
3、該渠道的用戶留存率。用戶被吸引至產品后,是否有興趣留在產品內繼續玩,可以采集兩周左右的數據。這個數據可以反饋渠道用戶和產品自身的匹配度。
整體投放
在數據拉升型推廣后,因為是多個渠道同時推廣,所以關注這些渠道中相互的對比,分析挖掘更有價值的信息,并且重點分析本次推廣的效果和預算投入是否合理。
1、單一渠道數據。需要知道每一個渠道的表現是什么樣的情況。
2、ROI(投入產出比)。這筆預算投入后實際帶來多少有效的轉化。
3、獲客成本。平均到單一用戶上,本次獲取用戶的客單價是多少。
4、新增用戶量。在這個時間段總共新增多少用戶。
第三方推廣是運營人員最重要的推廣手段之一,在這方面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把每一個渠道的效果放大化,同時需要精簡渠道的推廣成本。
在一次次的歷練中,我們都迎刃而上,而我們終將成為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