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jpg
兒時的體驗,父母和老師的教誨,課堂學到的知識,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我提高時獲取的信息,最近讀過的書里寫的東西,朋友說過的話,工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學到的知識... ...這些五花八門的信息再加上我們臨時集中收集起來的信息,能組合出來讓人意向不到的獨特創(chuàng)意——來自《創(chuàng)意的生成》
讀書,已經成為我們獲取知識,開拓視野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
看到某一句話,似曾相識,在哪本書上看到過;
記得那個場景,如臨其境,在哪個故事里出現(xiàn);
想起一個金句,如觸電般,是哪個作者說的呢... ...
這樣的場景經常在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我想好好讀一本書,也想記住核心的內容,又不想耽誤自己太多事情,很多的時候,都是看一部分,合起書,看下一本吧。
往往看到一本感興趣的書,立馬下單購買,到手之后想著一定要好好看,學到里面的精華,對得起買書的錢。然而,讀書的結局往往是只看了第一章,沒有然后了。
最近看了奧野宣之著作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看了前三章,反思下,目前對于閱讀和讀書的理解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背故事來的水平高。我提煉了一些自己的筆記,分享如下:
閱讀一本書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
最喜歡的內容是哪些?
這本書讀完對自己有什么影響?
你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了嗎?
正確的讀書順序
選書 ?? 購書 ?? 讀書 ?? 記錄 ?? 用書
讀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1、關于選書
- 自己真正想要讀的書
- 辯證分析暢銷書和他人推薦書單
- 想要學習的技能和知識的書目
2、關于購書
- 最好的,對自己最有益的
- 自己最感興趣的書
3、關于讀書和記錄
- 記筆記不要太糾結于時間、空間、分類等,想到什么就記下什么
- 讀書清單一定是最大的精神財富
- 抱著不一樣的目的去閱讀會影響你讀書的速度和質量,同時也會改變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和看法
- 當你嘗試把獲得的知識通過轉述的方式向第三方表達的時候,你會真正理解這本書
- 不要為了讀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 通讀:一邊讀一邊把最具有價值的內容折頁一次
- 重讀:把折頁的內容再讀一次,把值得回味的內容再折頁一次
- 標記:把折頁兩次的內容再讀一次,把影響你最大的內容標記下來
- 記錄:把標記的內容摘抄到筆記本上,嘗試記下自己的感想
- 記錄最具有價值的內容,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參考小標題
- 激發(fā)思想的碰撞,區(qū)分摘抄和記錄當下自己的真實感受
- 注意重讀讀書筆記,回憶內容梗概然后整理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4、關于用書
- 通過概念性的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
- 反思感受內容,通過實踐創(chuàng)新模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 結合當下,完善自我
從來沒有想過通過閱讀一本書和記下讀書筆記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一個人,就是想要通過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來鞭策自己,突破認知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