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煩惱1
佛教認為,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是由“貪、嗔、癡、慢、疑、不正見”這六根本煩惱而起的。
貪——是貪愛,貪戀,貪著。對于五欲過分追求,或不義的竊取,或對于自我的財務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
嗔——是嗔恚。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饑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生嗔恨。
癡——是愚癡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癡。
慢——是我慢貢高,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過自己的,乃至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不正見——是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
佛教認為,因愚癡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嗔恚,故愚癡為三毒(貪、嗔、癡)總根。
青崖狂客則認為,六根本煩惱皆因愚癡而起。
西方經濟學有一個核心的概念——均衡。作為一個理性經濟人,最重要是要看到均衡點,只有處于均衡點上,才能保持基本穩定,避免受過大的波動。
在中國,儒家把這種均衡命名為“度”,稱把握這個度的狀態叫“中庸”。
下面說說青崖狂客認為六根本煩惱皆因愚癡而起的原因。
關于貪
青崖狂客人為,世人皆貪,所謂多多益善,佛陀也是如此。前文《重讀佛陀的故事》佛陀說法濟度眾生章節中,已敘述過佛陀度化三迦葉兄弟的故事。而佛陀為什么給予三迦葉兄弟“主動且親自上山度化”的待遇呢?那是因為三迦葉兄弟是拜火教的領袖,手里有一千徒眾。青崖狂客已說過,這間接度化的一千徒眾是一個隱患,然佛陀卻這么做了。為什么呢?顯而易見也是因為貪。貪多,貪快。為了佛法的弘揚,佛陀選擇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從頂層摧毀外道。
貪本無錯,而貪之所以會成為煩惱,歸根結底是因為不夠智慧,沒有找準這個均衡點,把握不好這個度。
關于嗔
如果能在順境與逆境之間選擇,青崖狂客相信所有人都會偏向于選擇順境。而面對違逆不順之境,世人皆會心生惡意。得道之人也會如此。地藏菩薩曾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誓大愿。這也說明地藏菩薩想要成佛,但地獄不空是他面臨的違逆不順之境,而且他不喜歡“地獄不空”這種狀態。
中庸之道在于忍。為何要忍呢?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分析,選擇忍,是因為不忍會帶來不利后果。地藏菩薩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誰也不想入,但因為理性告訴他,入比不入更有利,因此不想入也得入。
(慢、疑、不正見下文分析)下文待續。。。。。。
青崖狂客(簡書、知乎、豆瓣、微信)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