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悍客羅
孟子軻哥第一次以策劃師的身份賺到錢,是在見過梁惠王之后。《孟子見梁惠王》的帖子,從天涯一路火到豆瓣,接著是人人網和開心網,一度淪為“你不得不看的經典好文”轉發量第一;后來隨著微博熱議的話題發酵,孟子的長微博,轉發量一度超過當時最流行的“跪求同去高速路上救狗”。當時,孟子風頭一時無兩,人稱“打狗圣人”——當然,孟軻本人是從沒打過狗的,因為他一向主張君子遠庖廚,不屑與屠狗之輩接近。
孟子出身寒門,從小學開始,就多次被評為十佳貧困生,他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而炒作的天賦,從孟母三遷時就已經初見端倪。孟軻小小年紀,就開始炒作母親,博取知名度和同情心。孟母為了配合他,先是三遷,接著斷織,最后在他裝作休妻時終于忍無可忍大聲怒斥。通過這三次事件,孟子的形象定位于好學、努力、刻苦,講禮幾乎不近人情,在原則面前甚至連結發妻子都能拋棄。
孟子好與人爭辯,每次不管什么話題,最后必須以勝利結束,要不然——他就會自己宣布勝利,而且在自己的書里把對方寫成白癡。于是,在《孟子》一書中,我們看到那么多聽不懂人話的弱智君王,那么多不識時務的二缺士子,其實他們都是受害者。
孟子在社會上混,靠的是人脈。他跟梁惠王談笑風生,討論國家大事,完全實踐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可惜,孟哥強于雄辯,卻最終敗給了事實。當時的中國,西有商鞅變法,幫秦國富國強兵;南有吳起奇謀,助楚國繁榮昌盛;北有孫賓田忌,文韜武略,使齊國雄霸北國。唯有孟子,以仁義為禮,說于諸王,卻無用武之地。
不過還好,孟子還有網絡。他混跡于各大論壇,從最開始的BBS,到后來的博客時代,接著是SNS,然后是微博,孟哥一直沒有消停。他在論壇跟人罵戰,討論科學與人文孰優孰劣,討論幾千年后風靡一時的相對論;他在博客發帖爆料,揭秘各國王公大臣的私人野史,雖然馬甲換了無數,可還是屢次暴露身份——因為他的對話寫的實在太真實了,當事人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是誰;他在SNS時代,忙于轉發各種語錄和名人論戰,而且經常把孔子的話和自己的話放在一起,合稱圣人語錄,有好事者就把孟子稱為亞圣,又因為孔子本身排行第二,孟子是二的二次方,于是被稱為“二次元”圣人。
到了微博時代,作為策劃人的孟子,終于開始覺醒了。他利用熱點事件炒作自己,以此制造飛來橫財。比如,關于信陵君代筆的質疑,就成為年度頭等娛樂事件——同時,因為信陵君是文化界新貴,孟子也擦邊上了半年的文化版頭條。雖然這件事讓孟子樹敵不少,不過倒也因此籠絡了一批人,那些看不上信陵君的人,那些想投靠他而無門的人,那些曾經被鄙視被打擊被侮辱過的失敗者,他們都是孟子哥忠實的鐵粉。他們在網絡上的統一稱號是車轍——因為孟軻的軻是車,在他們眼里孟子過處,車轍必須有!
后來,孟子開始質疑先師孔子的《論語》,懷疑其中有不少內容是后人虛構。他從筆跡學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孔子的一生,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孔子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得知這一結果之后,孔子之孫子思,也就是孟子磕頭拜了師傅的名門之后,憤而與之斷絕關系。
不過,對于此時早已名利雙收的孟子來說,他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