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和老師們一起在共讀《學記》這本書,本周讀到“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句話。主分享的老師談到了自己的理解,她說,學生學習力的差異多在課外形成,課堂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課堂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課堂教學考慮的是共同基礎、基本要求,而發展個性則在于學生課外的學習。
相信這個觀點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但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學校、家長應該如何作為呢?
從學校層面來說——
一是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多的組織各種活動,涉及各學科興趣小組,還可以開發學科之外的天文、地理、科技等社團,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
二是打開年級班級的壁壘。開展跨年級、跨班級的活動,組織各種社交活動,如校園藝術節、學科節、跳蚤市場等,讓學生與不同年齡的校友認識、交流和合作,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是提供多渠道實踐的機會。學校要與周邊企業、社區聯動,組織志愿者活動等,還可以向家長爭取機會,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社會實踐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全員參與,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經歷各種鍛煉,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從家長層面來說——
一是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嘗試。關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支持、鼓勵孩子挑戰、嘗試,幫助他們找到成功感,并能找到一到兩項自己的愛好,藝術、體育或是寫作、數學思維等,其中,體育一定要選擇一項堅持下來,因為良好的身體是幸福生活和工作的基礎。
二是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支持。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并根據孩子的個性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也可以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老師助力他們特長發展。
三是提供寬松開放的環境。家長既要引導孩子發展個性特長,也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讓他們感到自由和尊重,并引導他們在熱愛中發展思維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必須家校協同,互為補充,彼此給力,才能促進的孩子的個性發展,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