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工作很認真,仔細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由于學校說注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在上課過程中李老師讓學生自由討論,課堂氣氛好,同學們上他的課都很開心。但是在旁聽課的老師說李老師授課內容知識性不夠,沒有效果。李老師的課堂中不存在的問題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關于全面發展的學生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
A.全面發展的學生觀是以承認學生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的
B.全面發展的學生觀關注學生的整體性,視學生為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
C.全面發展的學生觀就是要求所有學生同步發展
D.全面發展的學生觀提倡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
一年級的少宇聰明伶俐,他的媽媽幫少宇報了奧數班。可是學了幾節課,少宇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老師告訴少宇的媽媽說:“一般的孩子到小學五六年級才開始學奧數,雖然少宇很聰明,但過早學習奧數,不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方法對孩子來說本身也是個思想負擔。”這說明老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發展的階段性)。
殷老師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在班級中組織了繪畫興趣小組,規定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殷老師的做法(錯誤,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內容不包括腿型(導生制)
針對“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蔣老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分層教學。蔣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因材施教)。
在看待學生的不同態度中,下列哪種類型廣受學生歡迎?(B)
A.對峙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權威型
教師的行為舉止之所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對其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因為學生具有(向師性)
某老師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在班級中組織了書法興趣小組,規定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這位老師的做法(錯誤,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戰略目標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
王老師經常讓同學們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認真,不僅找出作文中的錯別字,而且從語言表達,結構思想主題等方面進行評價,王老師及時給予點評,王老師的做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
吳老師經常通過和學生聊天來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再結合他們學習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吳老師的做法說明他關注(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小明學習習慣不好,王老師安排小明獨自坐到教師最后面,還不讓其他同學跟小明做朋友,王老師的做法有違(教育公正的對等性)
材料:
李老師認為,要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就必須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在一次課上,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你有哪些優點?”同學們討論得非常激烈,有的說自己樂于助人,有的說自己孝順父母,有的說自己尊敬老師……大家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優點呢。
這時,一向活潑好動的小明把手舉得很高,李老師說:“小明,你說說自己有哪些優點?”小明說:“你為什么總是叫我們說優點啊?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老師也有缺點,你也有,我想說缺點。”教室里一下安靜了,李老師愣了一下,然后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老師也有缺點,請大家經常幫助我哦!大家圍繞小明的觀點進行討論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師總結道:“我們談自己優點的同時,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改正了缺點,我們會更強。”
課后,李老師在自己的日記里記錄了這件事,并打算在合適的時候組織學生舉辦一次”我的小秘密”討論活動,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出的缺點,并引導他們改掉這些缺點。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教育行為。
【解析】
李老師的教學行為踐行了素質教育觀的具體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質教育觀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的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并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材料中李老師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優點,使其都能認識自己,同事也能正視自己的缺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素質教育觀要求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素質教育認為每個學生都是個體,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重視人的全面發展意外還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材料中李老師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每個人優缺點不一樣,引導他們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后,素質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為重點,促進學生主動的發展。材料中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此,作為教師要踐行素質教育觀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的發展。
材料:
周末我帶學生去郊游,在一片野花叢中,同學們紛紛談論著自己喜歡的花,這是全校聞名的“調皮大王”小強大聲說:“老師,我最喜歡的花是荊棘的花,荊棘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他的話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反駁。
”你們就看到它的刺了!你們仔細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們去喜歡呀!”平時從不受歡迎的“調皮大王”,見到同學不贊同他,便據理力爭。“刺中有花,刺中有花!”小強的話如一股電流觸動了我的神經,賞花與育人不也同樣嗎?我激動地走到小強身邊,摟著小強的肩對同學們說:”小強說得有道理,荊棘雖然渾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麗的花,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我們對待其他同學也應像賞花一樣,特別是對缺點多一些的同學,更應該正確看到他身上閃光點。‘花’有千萬種,各有優缺點,你們說對不對!”說著,我拍了拍小強的肩。我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小強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活動結束后,我專門找小強一起分析他自身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鼓勵他改掉缺點,同時安排班里幾名學生與小強組成互幫小組,小強漸漸改正了自身的缺點。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我”的教育行為。
【解析】
“我”的教育行為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相關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我的教育行為符合學生是獨特的人這一要求。學生是獨特的人,強調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有著與成人和其他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念。材料中,當小強提出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觀點時,老師沒有反駁這句話,而是予以接受,應加以肯定,這是對小強獨特思維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
其次,我的教育行為符合學生是發展的這一要求。學生是發展的人強調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老師并沒因為小強是調皮大王就對小強置之不理,而是從小強的答案出發加以引導。最終幫助小強改掉了缺點,獲得了進步。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秉承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尊重學生個體,促進學生發展。
小文是一位剛從外地轉過來的學生,但幾乎全校的老師都知道他,因為他是有名的“搗蛋鬼”,與班上同學關系極其不好,并經常欺侮“弱小”的同學。他對學習極為反感,對英語更是恨之入骨。老師知道他并不笨,本質上還是好的,于是經常找他聊天,讓小文講講自己的愛好、特長以及愛上什么課……并根據他每天來學校的時間比較早,將班級的鑰匙交給他,并讓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員。
小文自從拿了班級的鑰匙,每天放學都是關好燈、關好窗,鎖好門后才離開教室,做事情井井有條,班上的同學開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學習上不斷幫助他,小文也在不斷進步。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老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解析】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用愛感化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該教師的行為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該教師用自己的一顆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去對待“后進生”,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與其建立融洽的關系,并從思想上、生活上關心和愛護學生,使其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期許,從而自覺將老師的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動力。老師根據小文的性格特點及實際情況,分析小文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文,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幫助,使小文從中獲得自信,取得進步。
某校五年級有位叫誠誠的同學,經常遲到、曠課,并且經常與同學打架,學習成績也不太好,門門功課掛紅燈,金冠老師多次和他談話,仍不見好轉,以致班里同學剪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回復原樣,以致老師都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過,誠誠也不是一無是處,他跑步速度飛快,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之外,他花花特別好,足球踢得也很好。
請你結合教師職業理念相關知識,談談如何對待像誠誠這樣的學生。
【解析】
“經常遲到、曠課,并且經常與同學打架,學習成績也不太好……”說明誠誠學習成績差品德也不太好,教師想要改變誠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應看到誠誠剛五年級,年齡較小,可塑性強。只要教師努力,一定可以改變誠誠。
首先,教師應該經常找誠誠聊天,多關心他的生活,與誠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做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其次,應多和誠誠的父母及其他同學談話,了解誠誠壞習慣形成的原因,對其進行針對性地糾正;
再次,應挖掘誠誠的優點,“他跑步速度飛快,畫畫特別好,足球踢得也很好”,教師可以創造條件讓誠誠多參加跑步、畫畫和足球比賽,既能為班級爭得榮譽,又能鼓勵誠誠積極向上的信心,也可以使其他同學看到誠誠身上的優點,增進對他的了解,加深同學間的友誼,充分發揮班集體的力量。
“春風吹綠了大地,春雨帶來了萬紫千紅。你看,地上的小草發芽了,路邊的楊樹掛滿了‘毛毛蟲’,風中的柳樹長了嫩綠的葉子,公園里粉紅的桃花、雪白的玉蘭花、金黃的迎春花盛開了。”這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寫的日記,從她稚嫩的文筆中可以看出她對大自然的熱愛,她也曾天真的想過讓“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這既光明又美麗的世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女孩,卻因為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老師的批評,父母的責備,最終選擇以自殺的凡是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請你結合學生觀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
【解析】
案例中的小女孩既有熱愛自然、天真無邪、純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心理脆弱、不堪一擊的一面,由于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老師批評和父母責備,最終選擇了自殺,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造成小女孩悲劇的原因多種多樣,綜合來說,主要是學校、教師和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狀況、興趣愛好特長等。基于以上分析,學校、教師和家長要遵從學生的本質屬性,將學生視為發展中的人,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并切實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發展的主體地位,真正地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把學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來對待,就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對待學生。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在該案例中,如果學校、教師嗯哼家長對小女孩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引導她正確看待成績,允許她犯錯誤,寬容對待她,相信她能夠健康地發展。
現代學生觀強調,當今社會,單純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看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重要性,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案例中,如果教師和家長關注小女孩的心理狀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注重成績,那么小女孩的悲劇可能不會產生。
(2)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視為一種財富進行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案例中,教師和家長榮國能夠及時發現該小女孩熱愛自然、天真無邪的獨特性,多鼓勵小女孩參加各種活動,引導其真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而避免小女孩悲劇的發生。
現在一部電影運用全網絡完成的,里面的人臉趨于完美,但是票房并不好,反而收到批判和失敗,于是3d攝影師把人物設計都不是很完美,但獲得人們的喜愛。根據上述,題目自擬,立意自擬。
【解析】
圍繞不完美去展開,可以創新(有結合不完美即可);接受不完美、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長善救失;創新教育觀,不要逼著學生做完美的人;揚長補短;科技利與弊;接受學生的缺點、缺憾;保護學生天性;學生會有缺點;創新與反思,能接受學生不完美。
材料一:我原來在小學是個很愛提問的人,可是每次提問都被否定了。記得有一次,甲老師在教古詩《春曉》時,我覺得有疑問,就問:“老師說詩人春天好睡覺,連天亮都不曉得,那他夜里怎么能聽見風雨聲呢?”甲老師很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嗎?”同學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老師對!”當時我感到很尷尬,竟然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無端的懷疑。我上了中學以后,就很少提問了。
材料而:乙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請大家獨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這個故事里有一處錯誤,誰能把它找出來?”
大家紛紛打開課本,開始認真地閱讀,過了一會,一個孩子搞搞舉起手說:“老師,我發現了錯誤。明明說好午夜十二點的時候,一切東西都變回原來的樣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卻沒有變,這就是錯誤。”
“太棒了!”老師示意他坐下后,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你們看,偉大的作家也會犯錯誤。我敢肯定,將來你們中間如果有人成為作家,一定比他還要棒,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同學們頻頻點頭。
問題:
請運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兩位老師不同的學生觀。
【解析】
(1)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甲老師的學生觀是傳統的觀點,而乙老師的學生觀則是我們提倡的新型學生觀。
(2)材料一中的甲老師沒有尊重這位提問的學生,讓這位學生在整個課堂中很尷尬,更不用說好好學習了。
(3)材料二中的乙老師是現代教學模式的代表。在她的整個課堂中,她把學生視為了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特征及潛能,培養學生多種智能的發展。
(4)身為教師,要多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而不是壓制。在課程上,主體性教育重視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一般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建立民主而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2.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讓學生獲得主動參與的體驗,尤其讓學生體驗成功;3.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乙老師的做法在一定程序上與此相契合。
語文課上,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比較長,我們將用兩節課學完。”說完,便轉身去寫板書,他剛寫完課文題目,便聽到有學生喊“報告”。
“什么事?”老師問。
“老師,我不同意用兩節課的時間學習這篇課文。”漢堡包的那位學生站起來說。“為什么不同意呢?”老師和藹地問。
“我認為這篇課文雖然長,但語言比較好懂,即使有些難懂的句子,課文下面都加了詳細的注解,而且我們按照您的要求預習了課文,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大部分同學應該基本掌握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所以沒有必要花兩節課了。”
老師聽了該學生的解釋后,便向大家問道:“你們還有誰贊成他的意見?”結果同學們都贊成。
于是老師說:“很好!我也贊成大家的意見,那么我們就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學習這篇課文吧!”同學們立刻發出了滿意的歡呼聲。
問題:
請結合學生觀的知識評析這位教師的教學行為。
【解析】
現代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學習的主體,靠自己的器官吸收知識,是責權主體,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
(1)學生不是被動的加工對象,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材料中的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性、選擇性、調控性、創造性和自我意識性,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
(2)學生提議用一節課講完課文,是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提出來的合理建議,他們主動學習,并且不依賴老師的安排,這正是他們獨立性的體現。
(3)此外,材料中的教師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與合作的關系,能夠與學生平等地交換意見,采納他們合理的建議和要求。
材料:
李老師組建了藝術團,組織學生們學習聲樂,器樂等,面對家長的質疑,李老師解釋到:音樂不能讓他們成才,但是能讓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李老師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們唱歌,朗誦,孩子們的藝術天分逐漸顯現出來。因身體殘缺,媛媛悶悶不樂,不太合群,自從參加藝術團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唱歌跳舞等活動已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李老師大仙后,便幫她訓練氣息,發音。原因的唱歌水平不斷提高了,性格也變得好起來。孩子們平時不敢抬頭,坐姿站姿都低頭盲態……,老師看到很心疼。李老師開設形體課,讓學生通過觸摸身體各個部位,幫助學生了解坐姿,站姿等。后來,學生們身體變得昂首挺胸,越來越自信了。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教育行為。
【解析】
材料中的李老師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把學生看成發展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材料中李老師雖然面對的是特殊學生,具有生理缺陷,但是李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通過開設形體課程,幫助媛媛發展興趣等,最終讓孩子們都變得自信,看到學生巨大的發展潛能。
其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把學生看成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具有獨特性。材料中的李老師根據媛媛本身的特點,促使其通過藝術團找到興趣所在,變得更加開朗。
再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把學生看成獨立意義的人,看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材料中李老師利用課余時間耐心細致的指導學生唱歌和朗誦,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引導學生做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最后,李老師還踐行“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實現目標。學生的成長是多方面的,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要。材料中,李老師面對勝利缺陷的學生,能夠從音樂的角度切入,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李老師的教學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在后期教學中要時刻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