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兒子趁我在衛生間洗頭的間隙,干了件破天荒的大事,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見我不在,他搬凳子爬上櫥柜臺面,站起來在油煙機上用手一摁,聽呼呼作響的聲音,他咯咯笑。
聞聲而來的我,左手抓著濕漉漉的頭發,跑進廚房,看他陶醉的笑臉,又生氣又擔心,油煙機旁邊的窗戶開著,一眼望下去,18層讓我恐慌。一把抱下還在樂呵的兒子,迅速逃離這危險之地。
怎么讓兒子快樂地意識到有些事情不能做呢?我想到了繪本。我一直相信繪本的魔力。
“和世上最喜歡的媽媽一起進入故事書或繪本的世界,自由馳騁一切想象力。越是如此,歡樂就越深、越廣、越強有力。”
這是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所說的一句話。
中川李枝子出生在北海道札幌,畢業于東京都立高等保育學院。她從畢業就在東京綠保育員工作,一干就是17年,她是一個媽媽,曾經也是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后來更是一位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童書作家。
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講述了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孩,開始是媽媽讀繪本,后來漸漸長大,便自己找書讀,上學后跟少年文庫結緣,工作后加入五虎團體,最后將自己在綠保育園的經歷寫成繪本并出版。
這一切看似輕描淡寫的經歷背后,始終離不開的就是作者對繪本對書和對孩子的無上的愛。
作者在書中分享的關于如何選擇繪本、如何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以及作者提出的育兒觀念可以解除我們育兒路上無窮的疑惑,我來談談我的收獲。
一 優秀繪本的標準
孩子喜歡的繪本
選擇繪本最初應該從孩子熟悉的事物開始,根據孩子的興趣來挑選。孩子與繪本結緣的契機,就在于孩子看到里面的圖畫而感到開心,然后不知不覺地,孩子就養成了閱讀繪本的習慣。
松崗達英是日本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作了大量以自然為主題的的繪本。
由松崗達英創作的繪本《蹦》是很多孩子的第一本繪本,這也是第一本讓我的寶寶看了會笑的繪本。
《蹦》這本書看起來極其簡單,可以說它沒有故事情節,只是青蛙蹦,小貓蹦,小狗蹦,蝸牛不會蹦等。
翻開這本書直接進入主題,每個蹦起來的動物看起來都那么開心,而且蹦得那么高,到最后,“我也蹦”,寶寶笑了。多么神奇的書!
也許孩子是因為喜歡聽到“蹦”的發音,也許孩子是因為我配以“蹦”的動作,總之,這都給他帶來愉悅感,讓他開心,他就會纏著我一遍又一遍地陪他讀,陪他笑。再大一點的時候,聽我讀完,他就開始學青蛙跳的樣子,想蹦得很高,每次都玩得樂此不疲。
不要受繪本上“適合2歲孩子”“適合5歲孩子”限制,各家孩子情況不同,只要讓孩子開心的就是好繪本。
2.能長久被孩子閱讀的繪本
從剛開始的階段,父母就應該準備好能讓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優秀繪本,也就那些制作精良,裝訂結實,反復、重復地讀也不會生厭,越讀越喜歡的繪本。
馬修.科德爾創作的《我遇見了一只小灰狼》,榮獲2018年凱迪克金獎,這也是我的兒子兩歲半時最喜歡的繪本,每天要讀兩三遍。
書中的小女孩在愛中長大,看見雪地里瘦弱的小灰狼時,不禁產生憐憫之心,像照顧自己家里的小狗一樣去照顧小灰狼。
后來,當小女孩精疲力盡躺在雪地時,大灰狼圍著小女孩轉來轉去,我隨口問兒子:“大灰狼想干什么呢?”
“它想救她。”孩子的內心多么純凈!無論是書中的小女孩,還是聽故事的兒子,都沒有“它是兇惡的大灰狼”的恐懼心,兒子更是懂得大灰狼也有一顆懂得報答的愛心。
對于我們成人來時,這本書打破我們以往對《小紅帽》中對大灰狼的認識,以狼的真實習性為故事基礎,描摹了一幅小女孩和狼互相幫助的感人故事,讓我們看見愛的美好。
《我遇見了一只小灰狼》讓孩子從小明白,當你去愛的時候,你就已經身在愛中,愛讓我們看見這個世界的美好。
優秀的繪本意蘊雋永,制作精美,能被孩子長久閱讀,價格貴一些,卻完全值得。
3.相信母性的感覺
當媽媽孩子懷孕的時候,就開始跟肚子里的寶寶說話,當寶寶出生后,媽媽們也會馬上跟寶寶說話,并且不會在乎自己說的話是否能讓寶寶聽懂。
媽媽們還會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全都說給寶寶聽,同時會撫摸寶寶的臉頰,摸摸背,捏捏手,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會盯著媽媽的眼睛,“啊......哦......”仿佛在交談。
這種情況下,寶寶往往手舞足蹈,看起來無比開心的樣子。這就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媽媽與寶寶的親子接觸。
媽媽最能感知孩子的需求,選擇繪本不要受育兒指南和各種廣告的困擾,相信這份母性感覺!
4.讓孩子內心強大的繪本
讓孩子擁有愉快而豐富的內心體驗,就會對人生充滿希望和自信,我們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經受的挫折講給孩子聽。
但是,繪本可以通過小動物或者其他人物的故事,震撼孩子的心靈,把優秀的品質像一粒粒種子埋在孩子的心田,一旦遇到類似情況,那粒粒種子就會發芽,壯大,抵擋風雨來襲。
繪本是讀書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繪本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通道,也是通往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通道。
二 親子閱讀的正確方法
1.坐在膝蓋上的幸福
每次到了讀繪本的時間,兒子總是會說:“媽媽,你快來給我讀!讓我坐到你懷里!”稚嫩的臉上寫滿渴望。
很多孩子第一次讓大人讀繪本,都是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膝蓋上或者懷里,對于孩子來說,那是最安全的港灣,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僅僅只是坐著就感到無比幸福。
這個時候讀什么繪本都可以,孩子都會覺得滿足。
然而,要想孩子持續坐在膝蓋上的幸福感,父母從一開始就要選取讓孩子不容易厭倦的真正的好繪本。
2.開始不喜歡也無妨
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長,興趣在不斷發生變化。對于新的繪本,一開始不喜歡也無妨,大人不要單方面以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而應該慎重對待孩子的舉動,學會觀察孩子。
兒子兩歲多時,我買了一套《托馬斯和朋友一定有辦法》,朋友的孩子們都搶著看,兒子卻毫無興趣。
當時,因為帶他去地質博物館參觀,回來后就對各種恐龍產生濃厚的興趣,跟我要恐龍玩具,讓我讀能找到的一切恐龍故事,看到影視中恐龍滅絕的場景,皺著眉頭說:“媽媽,不要讓死,不要讓恐龍死!恐龍死了我就不能看恐龍了!”
孩子的興趣會因為某個契機而變化,開始不喜歡也無妨,千萬不要強迫!
3.重復、反復地讀
優秀的繪本,值得重復地讀,反復地讀,媽媽和孩子一起一步一步走進繪本的世界,享受繪本和親子閱讀帶來的快樂。
孩子對書中的內容從陌生到熟悉,一點一點建立感情,書中的故事和情感也會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繪本漸漸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樣,閱讀繪本的習慣在反復閱讀中,在熟悉的感覺中慢慢養成。
親子閱讀還是發現自己孩子的時刻,美好的閱讀時光你會了解不一樣的他,只要你對孩子用心,孩子就感受得到。
孩子對愛很敏感,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當孩子遇見書》其作者中川李枝子,從少年時第一次遇見少年文庫,繼而閱讀少年文庫書籍,一發不可收,再到《不不園》在福音館出版,中川李枝子的身份也從讀者變身為童書作者,經歷的十幾年時間,期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書、孩子、繪本。
中川李枝子通過17年在綠保育園的一線工作經歷,總結出的繪本選擇的方法、親子閱讀的方法以及很多育兒理念,避開當今社會狂轟濫炸的廣告怪象,以返璞歸真的方式幫我們解除了育兒和學前教育中遇到的困惑。
《當孩子遇見書》誠懇質樸的語言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三生有幸,愿你遇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