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烏孫連穿第二天,早上9點從瓊庫什臺出發,穿過密林,一路緩慢上升到草場,徒步7公里后在庫爾代河河谷午餐,下午則在緩慢爬升和下降中輪替,最后到達瓊達坂下面的海拔約1800m河谷營地扎營,徒步15公里,用時7小時。
古道丨衣化客塵今古道,抱瑟空行多芳草
早上7點起床,吃完早餐,一邊等待著清風、豆漿與檢查站交涉,一邊沐浴著陽光,靜靜的等待啟程,瓊庫什臺的早上微涼,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芬芳,不由得心曠神怡。
太陽不斷拔高,陽光透過密林灑了下來,由于前一天的耽擱,今天要把昨天耽誤的道路給趕回來,今天則開始一路緩慢的拔高,大家速度都不是很快,總得有個適應的過程。
太陽開始暴曬了起來,徒步傘與登山包和強氧攝影包無縫銜接,解放了雙手,遮擋的陽光,新疆高海拔的特點就是這樣,陽光下熱的要命,而樹蔭下又冷的發抖,而徒步傘遮擋了紫外線,同時又能降低5°左右的溫度。
山坡上的牧民過著自己的生活,男人在遠處放牧,女人則在家里干著家務,喂馬、劈柴,享受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草原。
輕量化的徒步,唯一割舍不了的就是微單,把背包的重量降下來,這樣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久,享受每一次徒步帶了的樂趣,融入自然,欣賞美景。
烏孫不愧貴為新疆三大線路最美的風景,徒步剛開始不久就被美景所吸引,無論吃喝住行玩樂,這都是西藏遠遠比不了的,這也是我為什么頻繁的往新疆跑的原因。
走在松軟的草地上,連鞋子都充滿這青草的香味,伴隨著陣陣涼風,這個季節遇到了最美的烏孫。
遠處的雪山時不時的提醒著美麗風景后面漫長的路程,老烏孫真的特別的簡單,自從冬季狼塔歸來后也沒有系統的鍛煉,除了徒步一次勃隆克沙漠、神農架和新老豬娃溝+太白南北穿越之外,沒有經過系統的鍛煉,一路輕松,直到踏上了新烏孫的道路,當然這也是后話了。
溪水的轟鳴聲從遠處的山谷傳來,牧民的房子也漸行漸遠,世外桃源的生活令人向往,沉醉而忘記前行。
忽然一陣陰影掃過,一只鷹隼貼著頭頂飛過,清風說這只鷹隼展翅有2米多長,很輕松的抓起一只羔羊,牧民每年損失的羊,一部分是野獸襲擊,一部分是鷹隼抓走,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就是被來徒步的人給吃掉。
過了柵欄隔離的草場,下到河谷,便開啟了午餐模式,時間接近13點,大家早餐吃的早,此時已經是饑腸轆轆了。
小氣候丨云雨翻墨未遮山,一川草色青裊裊
吃過午飯開始啟程,小如果自始至終一直跟在清風后面,步伐相當,快慢皆宜,清風的特點就是無論任何人都能跟著清風的步伐前進,但是不會覺得累,呼吸均勻,走的舒心。
▎隊伍在光影中不緊不慢的行走,保持各自的步伐,享受當下的美景。
▎女主人在家里忙碌著,屋子后面的羊圈空無一羊,看來剛才遇到的那些羊應該就是他們家的。
▎走著走著起風了,變天了,風從后面吹來,推著前進的我們,走的尤為的輕松,不一會開始飄起了小雨,大家開始穿上雨衣,好吧,我有徒步傘,可以繼續前行,少了卸包的麻煩。
▎遠處山頂上的飛碟云,而且山尖還伴隨著彩虹,更是讓大家欣喜,這樣的氣象極為難得,但是飛碟云的出現意味著變天就在不遠處,還好山里的小氣候總是來去匆匆。
▎飛碟云又名莢狀云,常被誤認為外星飛船或不明飛行物(UFO)。當穩定的潮濕空氣在山區或山脈間流動時,一系列大型的背風波就可能在順風方向形成。如果溫度在波峰處下降或低于露點,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形成飛碟云。由于潮濕的空氣會流向谷底形成槽波,云就會蒸發成水蒸氣。在某些情況下,一連串的莢狀云會像洪峰一樣連續的波,形成所謂的“波云”?!安ㄏ到y”造成大規模的空氣立式流動,并可能產生足夠的水蒸氣凝結造成降水。有時,莢狀云的邊緣會出現亮麗的顏色(被稱為華)。
▎豆漿坐在石頭上等待后面的隊員,與山頂的飛碟云相映成趣。
▎隨著飛碟云的擴散,陽光再次灑了下來,大家紛紛脫下悶熱不透氣的雨衣,順便停下來小憩一會。
▎50后大叔有著坦克般的腹肌,成塊成塊的肌肉更是令人羨慕,關鍵是體力尤為的好,而且還是重裝,徒步烏孫結束后又趕去博格達轉山,在山里渡過自己60歲的大壽。
冰雹丨風急雨攜雹子來,一枰傾下九天開
臨近營地,大家都抓緊時間提速,又要變天了,雖然小氣候來去匆匆,但是誰也不愿意在扎營的時候下雨,更別提是下冰雹了。營地邊,遇上賣馬奶子酒的牧民,那濃濃的酸奶,沁人心脾的酒味,喝一口簡直是美的享受。
▎到了營地后匆忙扎營,收拾好裝備,看著遠處的雨緩慢的移動過來,靜星新出的羽絨防潮墊和黑冰的Z400構成了此次絕美而舒適的搭配。
▎不一會,豆大的雨點飄了過來,迅速演變成冰雹,拇指大的冰雹砸來,襲擊了整個營地,“嘭嘭”聲此起彼伏,我這次帶了美國山脊小別墅,支開天幕欣賞著冰雹的跳躍。
▎如果的靜星金字塔,在狼塔C+V抵擋了大風大雨和暴雪,而此次有抵御了冰雹,不由得贊嘆國產帳篷靜星的品質。
▎雨過天晴,大家開始嬉戲打鬧,生火做飯,而19期的狼友們各種歡聲笑語,一言不合就飚車,而且是猝不及防。
裝備解析
山脊帳篷
1.徒步扎營帳篷撞色、撞形實在太常見了,但是如果你帶一棟別墅,那逼格就高多了!
2.Sierra Designs,國內譯名山脊。1965年由“George Marks”和“Bob Swanson”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主營各類戶外露營裝備。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它們在帳篷及睡袋的發展上作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貢獻。
3.Sierra Designs Tensegrity 2 FL雙人帳,使用了張拉整體式結構(tensileintegrity),多用于體育場館穹頂的建筑上。這一結構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材料和截面的特性,利用張力平衡維持穩定,在風洞試驗中,極限正向及側向抗風性可達到20m/s(約8級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