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遠難溝通,想要有高質量的交流效果需要家長自省覺察,控制情緒,避免抱怨和無效輸出,關注孩子感受。
首先當孩子有情緒時,幫助孩子識別情緒。比如放下我們心里面的擔心、憤怒、想要改變孩子的心。看到他憤怒背后的希望、在乎,和他站在一起,心心相印,感同身受。降低情緒的同時,讓孩子看到令自己不舒服的點是什么。
其次穩穩地接住情緒,以特別認真的態度心平氣和客觀地描述讓孩子產生情緒的事件,不應付了事,不隨便指責“不應該”,讓孩子慢慢地回歸理智。從而化解內心的壓力,增強心理韌性,能夠慢慢自律自省。
第三表達情緒,而不是用情緒憤怒地表達。看到孩子的難受委屈,滿足他想要傾訴表達的愿望。不反問,不質問,一起聚焦問題進行思考。
最后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合理給出建議,給予支持。
從最初的憤怒到最后的和平共處、一起探討,是一個共情,層層遞進,情緒緩沖的過程。非同尋常的穩和非常尋常的穩定家庭氛圍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刻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