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問題:每人說一件你能夠堅持與信仰有關的事情(一件你一直堅持到現在的事情)
一、信仰
通俗來說,信仰就是你為什么活著,是你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有了它你的生命就有了意義,在遇到困難的時也有力量往前走;就是讓你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還能再掙上一口氣,讓自己繼續堅持下去。信仰就是你行為背后的思想的指揮官,它操控著你的所思所想,進而影響你的行為。
回顧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無論是曾經背叛還是被欺騙,始終相信人性的善念。所以在無助到極點的時候還是會心生希望,從此也就走上了學習成長的道路。這些年無論是跑步鍛煉身體,還是練習瑜伽考教練證,亦或者加入007不寫就出局,再或者學習家庭教育,每一次的經歷,每一次的投入,始終陪伴我的是文子記錄。無論是在跑步時的砰砰亂跳的小心臟,還是練習瑜伽時的咬牙堅持,加入007不寫就出局每周一篇作業的提交,我感覺我始終能夠堅持的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記筆記、亦或者叫做寫日記。這些年唯一沒有停下的只有這一樣愛好了。雖然寫的時候只是記錄當時的心境,從今天的行為看來,我是應該珍惜曾經經歷的每一個時刻的。所以寫文應該是我迄今為止唯一堅持下來的一件事情。
二、行為
行為分為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
1、組織行為發生的主體是集體意志產生的結果,繼而導致的后果由集體承擔。所以組織行為講究的是效率、成果、收獲,講究人員的共性,時間的限制,追求的是統一、優秀。社會人的行為。
社會人的行為是一種利他行為,是受社會規則牽制的行為,是要個體服從集體,是受社會關系制約的。
學校教育是人從個體進入社會的緩沖期,是培養社會公民的地方。要求是集體的意志,利他的行為規范。學校教育的人是老師,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孩子在學校里學習做人的道理,學習數理化知識,學習集體的規則,學習社會的規則。
2、個人行為發生的主體是個人意志的結果,個人意志產生的結果由個人承擔。講究的是個體的特點,獨一無二的,區別于集體意志的結果。是自然人的行為。
自然人的行為是一種動物性的本能的利己行為,講究的是個體的天性、天賦。
自然人對應的就是家庭教育,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父母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追求的是個性的差異。
家庭是孩子的港灣、是休息的地方,是釋放天性的地方。作為主要教育者父母,對孩子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義務,還有教導他成為真正的人,父母對孩子的精神影響意義深遠。在家庭當中幫助孩子建立身份認同,是孩子以后走上社會的力量源泉。所以家庭教育,父母之與孩子是環境、是影響、是發現、是提取,是孩子受傷了,害累之后的療愈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
三、教育
教育即生長,生長離不了環境。孩子的第一生長環境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場所。如何創造好的教育環境,就是不破壞其自然人的本性,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如其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是。
你想讓孩子愛上讀書,那么你先愛上讀書;你想讓孩子運動,那么你先運動起來;當你干一件事情癡迷的時候,孩子會被你吸引,不由自主的會被你影響,教育即產生,環境就是影響力。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麻木、看不見、藐視;當一個孩子在你面前不停的說反話,和你對著干,甚者出言不遜的時候,是因為他表現乖的時候你沒看見,他用反面的方式引你注意。愛極生恨,不是不愛而是愛錯了方向。真正的不愛是放下、不再關注。
溝通和理解不是區分對錯輸贏,而是你對我也對,我們都在堅持自己想干的事情。我可以因為你需要我的時候沒有陪伴你而向你道歉,但是我還會選擇我要堅持的事情。這是我的選擇,我承擔結果。主體性的誕生!
四、地圖和地標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以后往哪走,走著走著就會不踏實了。學習家庭教育好多年了,依然沒見到孩子改變,突然就迷茫了。自我成長了許多年,突然之間找不到意義了,咋辦?
是的,開車需要道路,旅行需要地圖,那么學習也是需要方向的。
1、深耕一班到九班課程的梳理
讓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學習教育的歷史,概念修復;認識什么是成功,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進階父母4.0,遇見更好的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春風十里不如你,療愈。真正的療愈就是學會換位思考,為任何事做正常之辯。進而知道所有問題都是指引,在解決問題中成長自己。吃五谷雜糧就會有無助無望的時刻發生,那么人生的終極幸福就是在痛苦中尋找快樂。深耕7工具的啟蒙,你想用寬容,那么寬容的工具是啥?你想贊美,溝通、妥協,如何使用它?深耕8是原則的力量,也就是自然力、絕對精神、自然意志的力量。深耕9講了如何構建主體性,人只有了主體性,才會逃出受害者模式,從而進入自我成長的加速階段。
2、梳理課程的用意:
了解課程結構,從框架思維到系統思維再到邏輯思維,由思維切片到行動切片,一級一級剝離,主要是學習老師的心智密碼。
今天作業,每次學習新的課程我們該干啥?
深耕十班《問路心靈,那些不該給遺忘的我們》開啟一段療愈的歷程,傾聽心靈的語言,如何聽,怎么聽,聽之前還需要擴展哪些知識?課后準備。
突然記起張總講的故事,一個漁夫到池塘里打魚,打一條扔一條,路人不解。問,為什么扔?漁夫答,家里沒有那么大的盤子撐不下那么大的魚。也就是說家里有多大的盤子就打多大的魚。隱喻因為知識背景不同,同樣的課程不同的學生接受的知識點也不相同。
劉老師讓我們提前預習課程的用意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盤子吧!
突然理解了,導師是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方法的人,導師是指引學生尋求學習方向的人,導師是你成長的燈塔,因為燈塔,你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