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接到父母來電,說地里種的紅薯已經成熟了,等打過霜后就可以刨出來食用,歷經風霜的紅薯會特別甘甜……查看日歷,不知不覺間,霜降已悄然來臨。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即將開始。霜降,即為天氣漸冷,初霜始降之意?!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歲月從來就不曾停息前進的腳步,踩著瘦冷的月光,秋向深處的步履漸漸加快了。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第一次出現的霜叫“早霜”或者“初霜”,還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叫“菊花霜”。因為此時正值菊花盛開,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這是節氣的總結,亦為文人的詠嘆。
記憶中的霜降,在故鄉的山水田園里表現得尤為顯眼。深秋的清晨,漫步田野,看到莊稼秸稈上、蔬菜葉子中、草叢里,甚至田埂上,都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霜??諝庵械乃?,在夜間低溫的作用下,凝結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此時,晨起體感寒涼,小孩們已經不敢像夏日那樣赤腳走在田間地頭了。
農人們可沒有閑情去觀察和歌唱這些白霜,他們只知道“霜降殺百草”,這時更應該抓緊時間,按照時令規律去勞作?!端怠吩娫疲骸皶r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采收忙。”說的就是霜降時節的收獲。
與農人不同,詩人是多情善思的。秋風,落葉,冷月,初霜,總能引發詩人無限的感慨與詩情。
膾炙人口的,非杜牧的《山行》莫屬?!斑h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本爸刑N詩,詩中有畫,恰如一幅《秋山行旅圖》。秋陽晚照,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燦若朝霞,豈不比二月春花還要美麗!透過這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樣的魅力,怎能不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深得人心,尤其是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令人拍案叫絕。明代李東陽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最后的“月”“霜”二字,更是道出了天象、時令與心境的有機融合。
唐代詩人常建的《泊舟盱眙》,以霜入詩,催生人們內心的柔軟情感:“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霜降的晚上,江水清澈,天氣寒冷,久久未眠的旅人聽著潮水不停地拍打著江岸,一輪大大的孤月似乎壓上了城頭……一切景語皆情語,在由遠及近暗含了無盡情愫的繪景之后,旅人喟然長嘆:鄉國萬里,思之何極!
清代詩人史夔有詩云:“霜黃樹色暗,地白人影小?!奔毤毱肺?,這不單純是寫景,還揭示了“情由境生、境由人處”的道理。茫茫宇宙,天地萬物,人都是渺小的。何以是小,何以為大?差別在于眼界與人心。
歐陽修的詩《新營小齋鑿地爐》,則道出了日常生活隨霜降而發生的變化。“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戶畏初寒,開爐代溫律?!彼颠^后,各種室外的勞作都要漸次停止,人們把門窗縫用泥涂嚴,屋里生起火爐代替暖和的天氣,開始準備貓冬了。
特別有味道的,還有這首《竹枝詞》:“幾日清霜降,寒畦摘晚菘。一繩檐下掛,暖日曬晴冬?!蓖磔窟@名頗清雅,菜卻尋常,就是白菜。霜降時節,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過冬菜。霜打后的白菜,秋陽一曬,菜窖擱一些,酸菜腌兩缸,便可陪伴我們度過漫漫長冬。
霜天的寒涼中,這是一首充滿暖意的小詩。雖然不知作者姓氏名誰,但那種笑對生活、淡泊安適的心境躍然紙上。原來,只要心態樂觀心境平和,即使是一顆隨處可見的白菜,都可以讓人在季節變幻中生出滿足與歡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