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熄燈了,安安靜靜的宿舍,每個人都在刷著手機,打游戲、看劇、聊天……進了大學(xué),似乎每天都是這么庸庸碌碌地閑著忙著。讀了十幾年的書,壓抑了十幾年,最后混進這樣一所普普通通的本一大學(xué),我似乎已經(jīng)將自己封進了一個牢籠。我不知道該干什么,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沒有理想,沒有目標。說好聽點,作為一枚吃貨,每天能開開心心地吃吃喝喝,這是活在當(dāng)下;說得現(xiàn)實一點,看著體重秤上一點點右偏的指針,這是頹廢墮落。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我要做什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些哲學(xué)難題在生活中隨處可現(xiàn),又永遠沒有答案。
紫巍姐姐突然說:“問你們一個深奧的問題,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理想嗎?到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以前,我總想做一名律師,可最后高考讓我以三分之差與想上的政法大學(xué)擦肩而過。最后選擇了林業(yè),林學(xué)專業(yè)。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種樹的,對于未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好的出路。在同專業(yè)的人眼里,考上公務(wù)員,進林業(yè)局工作,大概就是我們這群種樹人唯一的好出路了吧。
沒有理想。這是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拿著父母每月準時打到卡上的生活費,即使比身邊很多人都高,依舊是月光。女孩子似乎總是要貪吃的,一邊整天嚷嚷著減肥,一邊又對美食毫無抵抗之力。向來一吃食堂就拉肚子的我,只能每天四處尋覓好吃的。有人說我大小姐作風(fēng),但我只能說,要對自己好一點。空間微博朋友圈的日常狀態(tài),只有一個主題——美食。有人覺得我在秀,可我又秀什么了呢?把食物拍得美美的,記錄我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其實舍友們的狀態(tài)也都和我差不多,最后我們給紫巍姐姐的答案很一致,沒有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從基本到復(fù)雜,這是我們不斷努力的內(nèi)在動力。我們只有滿足了吃吃喝喝這樣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不斷向上,直至最后,實現(xiàn)自我,也就是完成理想。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首要動力,沒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又談什么自我實現(xiàn)呢?
我們又反問紫巍姐姐的理想是什么,她說:“要學(xué)習(xí)一些東西,要瘦,要掙錢。”
很好。有理想的人我都很羨慕。他們有奮斗的目標,有遠大的追求,就算最后沒有實現(xiàn),但他們本身奮斗的過程就是一種自我實現(xiàn),我覺得,這種人應(yīng)該給予掌聲。
紫巍姐姐提出了一個很美好的生活狀態(tài),相信有朝一日她達成后能生活地很快樂。但同時,我也覺得,雖然我沒什么遠大抱負,但現(xiàn)在我的每一天依舊很開心。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咸也好,淡也好》。書里這樣寫:人生的進程本來就是隨緣隨機的,有高潮起伏的時刻,也有平淡平凡的時刻,重要的不是面對什么樣的時刻,而是能不能隨喜隨心。能隨喜,咸里有咸的滋味;能隨心,淡也有淡的滋味。
即使我沒有理想,但倘若我以后回想到現(xiàn)在,想到我快快樂樂的青春,也不會后悔。無論有沒有理想,無悔青春就好。畢竟,咸也好,淡也好,走過皆好。
今天紫巍姐姐的問題觸發(fā)了一些感想,于是記錄下來。人各有志,每一種狀態(tài)都是好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