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兩棵樹叫不出名字,一個星期前見過,這次長了新芽;老地方舊朋友,一個星期前來過,這次是不一樣的外套;墻上的LOGO一個星期前見過,不變的是騎士馬車,這次換了顏色。
FDTTC(簡稱“講師訓練營”)于5.7~5.8在老地方同樣圓滿完成了第一期。FDTTC與FDCTC一字之差,可這不僅僅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兩天分別由刀爺和陳序講述了課程本身的技法和講師背后的心法,憑著“免費不免入”原則,我們尊重兩位導師的勞動成果,以及各位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辛苦考核,不作過多劇透,隨意摘取每天的兩個亮點。
第一天,刀爺。
技法。
核心:行為
以結果為導向,筆者一直好奇講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技能?是不是如下圖像學員期待的這樣:
可這一切皆為虛妄,盡是幻想。一個講師真正必備的技能只有兩個:1、專業(yè) ;2、表達。其他技能可為每個講師自帶的個性化技能,滿足不同需求。
沒錯,就是這么簡單。
因為初心有固定管道:向外輸出五維簽約講師。我們的刀爺針對認證課程本身進行拆解,從PPT板書到人與人的關系。
PPT的第二頁,一般為講師介紹。
極致和簡約很有大關系…
不排除人有追求斜桿青年的進取心和實力,我們會在各個領域都留下足跡,從人角度,還是“謙受益滿招損”,自己會的可以淡定謙虛,正兒八經(jīng)的時候,就不需要瞎得瑟了。
講師介紹里邊的身份角色,一般我們主講什么課題,就書寫與這個課題相關的身份,不需要把所有經(jīng)歷和認證都寫上去,一來對于當下課題需求,有點多余;二來顯得欠缺安全感,有點“傻”。
上圖為傳統(tǒng)對話模式,下圖為教練式對話。
我們是不是很清晰的感覺得到,上圖的記憶太熟悉了,也許我們本能的遇到過很多次,我們也清楚當時的狀態(tài)和最后的結果,這里默認省略一千字。
下圖是新型對話模式,采用了教練技術,我們相信人是ok的,我們相信人是有資源的,哪怕只是內在的卓越性,我們相信改變是必可避免的,我們相信每個行為背后都有個正向的動機,我們習慣發(fā)覺對方的長處,從而激發(fā)式管理,我們共創(chuàng)關系,同在、親和、信任。我們…
教練式對話告訴我們:對比而言,不同的狀態(tài)會產(chǎn)生不同的干擾。
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人的能力和卓越性,就要通過陽光給予對方溫暖,讓自己看到真實的自己,挖掘潛能,達到起初的共同愿景。
在談及對資源和關系時候,詳細列舉了兩個人物進行拆解,一個是啥也不會但最終取得真經(jīng)的唐三藏,一個是金庸小說里邊不學無術卻左右逢源的韋小寶。
如果大家好奇這一段,可以加入下一季的訓練營,聽聽刀爺怎么跟我們講故事的。
坦白講,在我起初沒有見世界的時候,一直認為78年的男人一定很世故很“成熟”,但我們接觸下來,發(fā)覺我們的刀爺還挺年輕的,能量挺純凈的。
我猜,這是因為同頻共振,吸引力法則。(其實筆者還喜歡他東北味兒的普通話和性格)
第二天,陳序。
心法。
核心:意識
陳序就不用介紹了,老熟人了,可以唯一劇透,舞臺上的他,生活中的他,工作中的他,三種不同的感覺。
我們經(jīng)常說,做個真實的自己。那么什么是真實的自己,只是表里如一?我里外一樣的好,里外一樣的壞?背后可挖掘的卓越性是什么?
如果你好奇什么是沒有期待,哪種狀態(tài)的發(fā)生是由于有期待造成 的?
如果你好奇什么是沒有故事,哪種狀態(tài)的發(fā)生是由于有“故事”造成的?
如果你好奇什么是當下,和我們平時理解的活在當下有什么不同?
如果這一切的好奇心,你認為會讓未來變得美好而純粹,可以加入我們,還是一張海報的故事:
高一的政治課本開篇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某種角度,我們的行為受意識驅使,我們有意識的行為是意識,本能是行為是潛意識。
所以,清晰了吧,在我們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大部分都有解決方案。
立場分析還告訴我們:大部分的解決方案,至少有三種。
不是我們高逼格強裝斯文,只是我們學到的這些理論,心法、招式、功法,最終只是期待讓我們正常人都會有的偏見不受限于自己的偏見。
這是講師訓練營,當然會有講師在課堂上遇到的各種突發(fā)狀態(tài),怎么救場和解決呢?
任何一個狀況的發(fā)生,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用教練技術探尋背后的正向卓越性,然后…然后我們可以用教練技術輕而易舉的解決。
坦白講,在五維的場域,不僅是一個聚焦學習成長的地盤,也是一個高流明度的社交圈子。
陳序老師“生氣”了,想讓五維進一步聚焦學習,讓大家只為成長而來,不再是一個畢業(yè)生來了,加個微信,走人,類似夸張但也有愛的社交平臺。
所以,后期對于畢業(yè)生的復訓,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完成考核,只為成長而來。我們相信:“我”萬物的根源,愛是最終的結果。
可是…
還是擋不住陌路人不經(jīng)意的遇見,只因為愛,不管你是修行基督,還是佛學;不管你是行為教練,還是正念教練。
雖然成年人的注意力只有7min,我們也可以換個姿勢開始下一個7min,只為花時間和心思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寧可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失敗,也千萬不要在自己討厭的事情上成功。前者,我們功底問題,學藝不精可以繼續(xù)研究;后者可能是方向甚至心術問題,一步錯,步步錯。
無法表達兩天的干貨和感悟,留點屬于自己的回憶,內化、修行,延續(xù)內求之路。
這是長期記錄成長,偶爾記錄講師訓練營,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