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前段時間買來克萊爾的《擺渡人》,這周偶然翻起,便不舍再放下。好像從一開始,我就被吸引到了她筆下的那個荒原里,跟隨著一個15歲的單親姑娘,穿越荒漠、荊棘、沼澤。
在鼓足了勇氣獨自去找尋生父的路途上,迪倫遭遇了一場火車事故。良久,她才有了意識,她發現周圍的人都死了。她害怕極了,拼命地走出那個漆黑一片的隧道。
沒有人救她,沒有人等她。目之所及,全是荒蕪。在慌亂中,她看到一個男孩,就坐在那里,像是在等待什么。
女孩倉皇失措又小心翼翼地走到他面前,囁喏著開口:“嗨,我叫迪倫。”
男孩掃了一眼,面不改色地回應:“崔斯坦。”
她怎么也不會想到:他是專程在這里等她。她也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的遇難者。而他的任務,就是護送她的靈魂走過這片荒原,去到新的世界。
在異常艱險的荒原里,他和她從黎明走到夜晚。每一天,都要拼命趕在太陽落山之前跑進他們的“安全屋”。因為只有在這里,她才是安全的。那些凌厲的惡魔才不會傷害到她。
15歲的迪倫漸漸明白,她在車禍中已經死了。他是她的擺渡人,他會陪著她,守著她,保護她,直到走過這片荒原。
她慢慢地打消了心中的敵意與抗拒,她開始依賴崔斯坦,她習慣了他的存在,習慣了他朝夕相伴的安全感。只要他在,就算有惡魔也沒關系,就算被成千上萬的魔鬼撕扯也不害怕。他就在她身邊,他會保護她,會告訴她怎么逃離,會告訴她怎樣才是安全的。
直到他牽著她的手,逃過了無數個黑夜前夕與惡魔的搏斗;他擁抱著她,走過了整個兇險無比的荒原。
在最后一個湖泊面前,她開始擔心,未來怎么辦。沒有了他的生活,該怎么繼續。最后的旅程,因為她的心境,變得異常艱辛。
他曾對她說過,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心境。
可是這次她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她止不住地擔心、難過、憂慮,她不不敢想,沒有崔斯坦之后該怎么生活。于是,波濤洶涌地湖面上,他和她都翻進了充斥著毒素的黑水里。他拼了命,把她舉起來,把她救回來。
可是離別就在明天,盡管他們心心相惜。崔斯坦不是人類,他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的愛戀。在并不寬敞并不十分安全的小屋里,迪倫終于鼓足勇氣表露了她的心。
他們相擁而眠。
在黎明的陽光里,他們牽手出門。她緊緊地拉著他的手,怕一轉眼就見不到他。可是還是到了他送她的盡頭,那個他無法到達的世界。
上一秒,他還在吻她,下一秒,卻相隔在無法觸及的兩個世界里。
她撕心裂肺地喊著他的名字。她滿世界地找他。她那么無助,那么絕望。在她看不到的世界里,只有一分鐘的時間,他能夠看著她。看她在另一個世界里,一個人絕望地尋找、掙扎。他的心好痛好痛,比千萬個魔鬼撕扯著還痛。
只有失去,才會明白什么是擁有,才會拼了命想珍惜。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15歲的女孩,居然做出了讓所有人都驚嘆的決定。為了他,她決定重返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她隨時可能被遍地的魔鬼吃掉。
她不僅回到了荒原,而且沖過了重重阻礙,找到了他。
這一次,他們好像角色互換了。
她一直在鼓勵他,勇敢地追求想要的生活。他們為了深愛的彼此,牽著手,向命運發出挑戰。
或許連上天也被感動了,他們成功了。他也第一次成為了人,成為了她真正的守護者。在她被抬出隧道的那剎那,他緊緊地抓住她的手:
“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歷經那么多坎坷,終得相守。他們的對話那么簡單,卻藏不住心頭的暖。
這次相遇,不是初識,是歷經磨難,是久別重逢。
初識時,他是她的擺渡人。他一路保護她,送她走出荒原。
再見時,她是他的擺渡人。她始終鼓勵他,陪他遇見新的世界。
這樣的套路,好像在《二十八歲未成年》里,倪妮飾演的大小涼夏也是如此。
小涼夏任性倔強,一次次闖禍,在失去與成長中被大涼夏教會知性優雅;
大涼夏乖巧懂事卻在十年付出中迷失自我,從小涼夏的勇敢自信中重新找回自我,成為了最想要的樣子。
不覺又想起那部最經典最震撼的《生活多美好》,天使為了拯救那個在現實的瑣碎中迷失自我的喬治,他讓喬治看到了沒有他的世界,讓他在失去中明白每個生命所存在的獨特的價值。在喬治萬念俱灰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只是一場夢,他內心充滿了重生的狂喜。他大聲地呼喚著Mary 的名字,親吻著妻子兒女,連平日里最討厭的壞掉的扶手,此刻也是那么的可愛。
這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應該是天使給他的最好禮物。
他是喬治在生活的荒原里的擺渡人,讓他明白,什么是擁有。
那我們呢?
在這片現在的荒原里,誰會是引我出來的擺渡人?
可能是他,也可能是她,也或許只有自己。
No matter what happens, may you behave yourself bra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