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正值青春歲月,或許你生命風華燦爛,或許你享受著安逸的幸福時光……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距離,遙遠又漂渺。
然而,總有一天,我們的靈魂會躺在死神的臂彎里,輕柔地被帶走。
澳大利亞作家馬庫斯·蘇薩克,透過死神的視角,對讀者訴說一個小女孩的故事,藉由她的遭遇,傳遞了戰爭、極權、文字、閱讀,還有人性的愛、恨、善、惡,對人類的種種行為百思不得其解。
人類怎么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他們的文字,為何可以毀滅一切又可以璀璨奪目?
隨著天地之間的一片雪白,拉開了故事的序幕,死神第一次注意到偷書賊。她的故事由死神來敘述,竟然那么打動人心,連死神自己也嘆道:“你們這些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莉澤爾九歲的時候,被母親送往慕尼黑養父母家的途中,親眼目睹死神奪走了弟弟羸弱的生命。她還沒弄清楚死亡的意義,只緊緊抓住掘墓人口袋里滑落的一本黑色的書《掘墓人手冊》,似乎那是他保有與弟弟相關的唯一連結。
從抵觸到無奈地接受現實,莉澤爾慢慢在養父溫暖的陪伴下,展開了新生活。除了教她識字的養父;時不時用木勺子痛打她的養母;還有崇拜美國黑人運動員杰西·歐文斯的隔壁小男孩魯迪。陰沉的女孩從閱讀中找到安慰,也把關于莫爾辛小鎮的一切,寫在信里寄給媽媽,只不過從來都等不到一封回信。
死神委委道來的故事,以納粹德國為背景,元首希特勒藉由一本《我的奮斗》,擄獲整個德國人的狂迷。莉澤爾在狂熱的焚燒篝火中,聽到希特勒青年團提到“共產主義分子”,令她想起了消失不見的父親、饑腸轆轆的母親,以及死去的弟弟,然后,她偷了她第二本書《聳聳肩膀》。鎮長夫人目睹了一切,養父也發現了她偷的書。
莉澤爾幫養母收送鎮長家清洗的衣服,偶然發現了鎮長家的書房。這間書房及鎮長夫人引起了她的興趣,文字的力量透過書籍的吸引力,挑旺了她的閱讀的欲望,也助長了她偷盜的念想。她享受著那份與書為伍的興奮,也樂意藉由為養母跑腿,浸潤在諾大的書房里。直到鎮長不再需要她們的服務,莉澤爾憤怒地把書撕碎。
戰爭在死神的筆下,經由猶太人拳擊手馬克斯的出現,凸顯了苦難制造的張力。第一次世界大戰,牠沒機會帶走莉澤爾的養父漢斯·胡伯曼,藉著手風琴主人的故事,牠把馬克斯帶進了莉澤爾的生命里。胡伯曼一家人對待馬克斯,用真心、真愛,溫暖了他的心靈;而馬克斯也用文字的力量為莉澤而譜寫了閱讀的意義。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人,因為文字以及夜里交換的惡夢,成了莫逆之交。
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暴行毀滅,透過一個個死神筆下的故事,在讀者眼前一一呈現出來。牠用慣有冷眼旁觀的方式,藉由胡伯曼一家人,以及莫爾辛小鎮上的人物,反襯出戰爭的無情,對人們心靈深處造成的傷害。有人因為意識型態挑起的仇恨,唾棄自己的父母;有人因為戰爭的殘酷,目睹親人在眼前失去生命。而拋棄家人活著,似乎都成為一種心理負擔。
書中幾個主要人物對猶太人釋出的善意,讓超越種族的愛,勾勒出人性的光輝。當我看到書中的主角漢斯,向行進中的猶太人丟面包,遭受納粹德軍毒打的場面,不禁感嘆當我面臨死亡的威脅,是否有勇氣站出來,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告,我支持被欺壓的弱勢群體?
書中的主角莉澤爾,從養父漢斯身上感受到父愛的溫暖;從魯迪身上獲得了友誼的支持;從馬克斯身上感受到文字釋出的強大力量;從鎮長夫人默默的關注中,領略偷竊行為的錯誤.......
然而,死神怎可輕易放過人類?從一開始,牠就已經宣告:總有一天,你會死掉。
《偷書賊》偷的并不是書,她偷的是愛,是死神的憐憫,是讀者的喜愛。馬庫斯·蘇薩克的文字,打動著千萬讀者的心,包括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