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早晨八點起床去跑步,可是不小心睡到了十點。打算吃完早飯去自習室復習,結果醒來躺床上玩了會兒手機就11點多了,然后起床洗漱吃午飯,吃完又有些困了就告訴自己休息會兒吧,躺床上玩玩手機,玩著玩著困了睡了會兒,醒來六點了,吃晚飯。這時記起來今天什么都沒復習,后天就考試了呀!于是抱著書去自習室,自習室基本上坐滿了人,好不容易找到個座位,剛坐了會兒,有同學發短信說想去逛街,你說好吧。再回到宿舍時晚上十點多,洗漱完畢,開始后悔今天為什么沒有學習,浪費了一天。心里覺得很慚愧。但是……
算了,睡覺吧,明天早上起來再學習,明天一定要復習,后天就要考試,單詞語法一大堆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在擔心考試中繼續玩著手機,直到深夜才放下手機進入夢鄉。
明天復習嗎?明天早上你打算幾點起床?明天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記單詞,多長時間看語法?明天萬一又有人說:“明天就要考試了,臨時抱佛腳沒用的”!那你是不是也會贊同的點點頭,說:“也是啊”。然后考試來了,你應該知道你的結果是什么!
這就是所謂的拖延癥:即一種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不置可否,我是有拖延重的,那么如何去克服呢?
1.降低目標
拒絕“完美主義”。學會放平心態,不要想著今天背三百個單詞做四套題,這個目標太高太難,你往往會因為任務太多、壓力太大而一件事都不去做,最后你沒有什么收獲,整天還在難受中度過。第一天的時候你只需要背100個單詞,做完一套題就可以了,等你做完這些,你可以獎勵自己看一個小時電視,打一個小時游戲。第二天你可以適當的加十個單詞,慢慢的,一步步的,突然有一天你就會發現曾經覺得多么高多么遙遠的目標已經近在咫尺了。所以,不要一次性把目標定的太高,要適當的降低。
2.挑戰自己
這其實是第一點的翻版。你可以通過運動,比如短跑,打籃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等,每天都做一點自己以前認為自己做不到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每天你就會獲得一點成就感,每天都會多一份信心,去促使你實現下一個目標。如果是通過運動,你不僅一步步改掉了自己的拖延癥,還鍛煉了身體。因此,要學會挑戰自己。
3.認識上的醒悟
當你去做一件事時,你知道做完會給你帶來那些好處,不做或者半途而廢又會帶來那些麻煩,你在權衡做與不做的利弊之后,如果選擇去做,那么你已經邁出了改掉拖延癥的第一步。一件件小事堆積起來,你便會從內心深處意識到你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恭喜你,你的拖延癥基本上就改掉了。
最后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故事:清代文學家彭端淑在《為學》一文中寫到: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么樣?”富和尚說:“您靠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富和尚說:“四川離南海幾千里,我一直想雇船去,也沒能成行。你只帶兩樣東西不可能實現!”可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并告知富和尚。富和尚面露愧色。
當你想去做一件事時,不要想著等條件成熟了再去做。很多時候等條件成熟時你已經不必去做了。就像小時候一直希望親戚給壓歲錢不要再給自己五塊錢了而是十塊,現在給你二百也許都入不了你的眼。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一起戰勝拖延癥,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