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初戀情結。總覺得失去的就是美好的。
很多電視都有這樣的橋段,說男女主人公是青梅竹馬或者大學時的戀人,多年未見,或者遇到很多坎坷后,終于又在一起了。我們總是對這樣的情節感動得痛哭流涕。甚至許多人在結婚生子很多年后聽到初戀的名字依然會心跳加速,激動不已。這是什么原因呢?
《意志力》這本書提到過,我們忘不了初戀,是因為心理學上的蔡氏效應。什么叫蔡氏效應呢?發明這個效應的是德國一位心理學家,叫蔡格尼克,所以也叫蔡格尼克效應。
意思是說,相對于已經完成的事來說,不管結局如何,人們都會對未完成的事印象深刻。
這樣說有什么依據呢?蔡格尼克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她讓被試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如寫下一首你喜歡的詩,從55倒數到17,把一些顏色和形狀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線穿起來,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大體相等,一般為幾分鐘。在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許做完,另一半在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允許做完和不允許做完的工作出現的順序是隨機排列的。做完實驗后,在出乎被試意料的情況下,立刻讓他回憶做了22件什么工作。結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43%。
也就是說,一般而言人們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較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象被稱為“蔡戈尼克效應”。
其實不單單是初戀,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充滿著蔡氏效應。比如,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中,如果你給自己制度一下還沒有完成的任務清單,你會發現你就很難專心做眼前的事。因為思維總是忍不住在沒完成的事情上打轉。
再比如,你被一本間諜小說或者一個電視劇迷住,即使明天有一個重要會議,依然不舍得放下,甚至合上小說關上電視后情節依然不停重現,無法入睡。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蔡氏效應。
那么,蔡氏效應如何主動運用呢?其實,應用最好的要數一千零一夜的王妃了。蔡氏效應的使用讓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故事。還有,電視劇一般會在最緊要的關門戛然而止。
在生活中,比如,深刻短暫而多次的接觸更容易讓一個人對你產生好感。再比如,演講中我們可以留白,這樣可以讓聽眾印象更深刻,更愿意去思考你演講的內容。當然還會有更多的用處,讓我們發腦筋,充分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