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的時候總想著有時間可以安靜地喝喝茶,看看書。雖然每晚閱讀和寫作已經成了必修課,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不過可以無所事事的下午,更是享受吧。想到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一本經典的“偷懶閑書”,因為常翻已經有點舊,不過依舊喜歡。
舒國治,“優雅的流浪者”。雖然年過60,但一樣如年輕人般任性。他大半輩子沒有做過什么正經工作。早年寫了小說《村人遇難記》震動臺灣文壇,卻自愿放棄“前途”,只身前往美國,開輛二手車四處閑逛了七年。回臺灣后,依然繼續閑云野鶴的生活。雖然“家徒四壁”,但卻過得異常自在。
這本《理想的下午》是文藝青年的必讀書籍,也陪伴我漸漸到了中年。喜歡他文字中的直接和犀利,但又不失美感。總覺得他可以把“高貴不貴”做到極致。穿衣講究質地,件數不多,但求舒適。聽音樂,多去現場,家里無需唱機唱片。即使愛書,也不藏書,或者說是藏的,藏在心里。生活從儉,卻有一種極佳的品味。
高級是什么?姐姐寄給他的牙刷是美國老牌,但遠不及他在小旅館中用的廉價牙刷,刷毛又軟又舒服。高級餐廳里的玻璃杯,常帶著肥皂味,并不是因為杯子不夠高級,而是請的人沒洗干凈。可見高級無關金錢,而是讓自己舒服。細思的確如此,身邊很多喜歡的小物件,可能并不昂貴,但是用慣了卻是千金難買。
很多時候,我們在追求的只是別人眼中的“高級”,而忘記了自己最真實的需求。腳踩著細高跟匆匆忙忙的時候,忘了讓自己的腳舒服才是要緊的。人生的足跡,原本可以山高水長,但我們每天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被現實裹挾著,忘記了抬頭看天,享受白云慵懶,陽光明亮。
作為一個作家,他的文字是那么自由隨性,淡泊閑散。他走過的地方,總有一些特別的回憶。旅行除了去陌生處游歷,更是對自己的了解。在漫游中,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的是什么?終究會到哪里去?散漫的旅行,一如散漫的人生。其實有多少終點是我們可以預料的呢?
“太自由了,真是糟糕。我竟然不理會,應該馬上睡覺,第二天還有事等等可能的現實必須。然我硬是如此任性。人怎么可能那么閑?對自由太習慣去取用,于是很能感受那些平素不太接獲自由的人們彼等的生態呈現。”太過自由地不好意思,讀到這樣的文字怎不讓人心生艷羨。當然日子過得自由,必然有它的代價。許多時候選擇雖憑一念之間,但我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早以預設了答案。
讀《理想的下午》,總讓我有一種放空的感覺。隨手翻到一頁,逐字逐句地讀,有趣處欣然一笑,繼續任思想游蕩,不在任何地方停留。幸福莫過于此,一卷在手,發發呆。夜色已深,秋蟲淺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