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有”中大者,志得意滿。看卦畫:谷倉近乎于滿了。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豐收的富足喜悅、和平的社會環境、友善的人際關系,“大有”就是古人對和諧社會的真實憧憬。
火天大有,天上有火,太陽之美,為霞為缊,景色異常絢麗。上古時期,諸神崇拜中,太陽神崇拜永遠是排在最前列,這是因為古人樸素地觀察到一切生命現象都源自陽光的普照。沒有了太陽,也就沒有了生命。在華夏神話體系中,更是將伏羲、軒轅、神農作為太陽神的尊號,將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合二為一。易經中,乾為陽,也是源自太陽崇拜。火天大有的形象,就是古人發自內心的對太陽的崇敬,而這種崇敬也就在形象上自動過渡到對“和諧社會”的憧憬。
但放在今天,我們腦海中的“天上有火”,卻變成了原子彈、氫彈核爆的場景了。神奇的是,在寫于2000多年前的 《象》中,對“大有”的點評是: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我們或許可以意淫地認為祖先都是預言家,早就知道應該將原子彈用在什么地方;但我更傾向于認為祖先對“和諧社會”的理解,除了富足、和平、友善之外,“遏惡揚善”也是“和諧”的內涵之一。“順天休命”可以理解為“讓事情按它原本應該的樣子發展”。
中女居上處外,老父居下處內,內剛健而外文明。誰家二十左右歲的姑娘能老成持重、講信用,小小年紀執掌門戶,這是大出意外的驚喜,所以自天佑之。
“同人”、“大有”互為覆卦,團是把才留住,圓是有道財生、人丁興旺。“和諧社會”是我們對理想社會的一種憧憬,但家人的團圓就將這種憧憬變成了現實的可能。這就可以理解中國人為什么那么看中“團圓”了。春節團圓、元宵團圓、清明團圓、端午團圓、中秋團圓,四季團圓,年年團圓,團團圓圓。
【說明】
“象”的邏輯是一種“打比方”。借助“師”、“比”、“同人”、“大有”四個卦象,我們看看“易”是怎么將“打比方”上升為哲理的。
1、“天火同人”和“火天大有”兩個卦象互為覆卦,就是彼此卦畫翻轉后得到的卦,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凡事,你都要反過來想一想”。通俗地理解“同人”、“大有”,我們可以簡單地得到古人常說的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當我們進一步思考,也可以將這個主題再拔高一下:人類的理想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互為表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寬容、接納、慈愛,就不可能有個體的安全、穩定、富足,“大有”社會一定也是“大同”社會。
2、“地水師”和“水地比”兩個卦象也互為覆卦。通俗地講,“師、比”矛盾是“戰爭與和平”、“沒有攀比,就沒有傷害”的關系。但進一步思考,“師、比”矛盾實際上是破壞“大同”社會的根本矛盾。為何世間紛爭不斷,產生“師”的根源恰恰是“比”。僅從現象入手,“師”就是各種斗爭,是極其殘酷的,任何斗爭都充滿了陰謀、痛苦、傷害和令人絕望,無論這種斗爭是發生在戰場、職場,還是家庭;而“比”則是溫情脈脈的“親密”,它恰恰是我們所渴望的,溫暖、親熱、愉悅、歡快,化干戈為玉帛永遠都是人類的夢想。但周易的深刻就在于“師比”同源,所有斗爭的根源恰恰源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有比較、有親疏,就有了資源、時間、情感上的分配差異,于是矛盾積聚,導致斗爭。師比矛盾幾乎打了一個死結,是我們正常的欲望破壞了社會的平衡,是我們正常的欲望產生了破壞一切的力量,走向了我們正常欲望的背面。
3、“天火同人”、“地水師”兩個卦象則互為錯卦,也就是彼此陰陽爻完全對調,錯卦也是一種“打比方”,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妨想想它的對立面,錯卦意味著矛盾和沖突。“寬容”、“接納”、“慈愛”這些美德可以幫助我們放下爭執,重新團結在一起,這就是“同人”,古人已經在用卦象的方法告訴我們只有“同人”,才能贏得“戰爭”、告別“戰爭”。
4、“火天大有”、“水地比”兩個卦象也互為錯卦。“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需要一個“度”,只有讓整個社會普遍獲得富足,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反之以犧牲某些人、某些族群、某些生命體的利益,讓個別人無償或者低償地占有財富,獲得的所謂“親密”注定是不長久的,古人常教導我們:不知節制就是在給自己挖墳掘墓。
5、破解“師比”矛盾的不二法門就是“同人大有”,這是《易》為構建理想社會開出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