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蕾莎說:“如果我們不能做偉大的事情,那就懷著一顆偉大的愛心,去做好那些平凡的小事。”細節決定一切。《道德經》:“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優秀教師的第七堂課便是:生活教育,注重細節。
? ? ? 教育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點,正是寓偉大于平凡,寓崇高于瑣碎,寓日月永恒于朝暮細節。唐先生特別注重從吃飯、走路、穿衣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細節入手,培養教師和學生的習慣,涵養一所校園獨特的精神風貌。其實,人格教育是教育的偉大工程和根本追求,但具體過程卻是細小的甚至是簡單的。堅持生活化、細節化的人格教育,就能讓每一個男性師生成為謙謙君子,讓每一個女性師生成為大家閨秀。經常有人以自己不拘小節自詡,并引以為傲。總覺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何必在意那些小細節,殊不知,只想突破大框框而不守小規則的人很難成功,當然,如果只遵守小規則,不敢有所突破創新,也 注定一生平庸。只是,不能突破的是底線,是良好的習慣,應該突破的是固有的思維模式,是墨守成規的教條。人格就是力量,細節就是力量。人格濃縮在細節里。
? ? ? 一段出自《格言聯璧·惠吉類》的古訓很有意思:
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鑒察。
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后左右之竊聽。
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系。
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子孫禍福之報應。
? ? ? 其實,學校管理注重細節,教師言行注重細節,也是一種教育: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學校教育和管理成功的要素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啊,想想,我們在教室里對孩子進行的教育都是正面的、正確的,可是為什么收效并不滿意呢?比如:要求無論何時何地,學生在國歌響起時要肅立,教師是否做到了呢?要求孩子接物時雙手接過,要求學生認真聽廣播講話,要求學生輕聲慢步,要求學生用餐光盤行動,要求學生彎腰撿拾垃圾……這些,是否每個老師做到了呢?這些都是小細節,但是,孩子的眼睛是會觀察,心是會體察的,他們也是更會模仿的。高老師提醒大家:校園無小事,事事育人;教師無下節,處處楷模。只有從學生經常接觸的最細小最平常的事情做起,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豐富的情感和完美的個性,才能在學生生命和靈魂深處培育神圣的“愛心”。
? ? ? ? 第八堂課:家校溝通,必有我師。真正良好的學校教育,一定會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蘇霍姆林斯基做校長的帕夫雷什中學,在學生入學兩年前就開始了家長學校;世界名校伊頓公學的入學報名登記是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然后接受學校的審核和早期的跟蹤關注。錯過了0—6歲的早期教育,一生無法彌補。我認為,現在,學校的現狀是:一是大多學校和教師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認識不足;二是有所認識但是缺少有效的指導;三是學校或教師還缺乏家校溝通的能力和合作的藝術。
? ? 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家長和學校的關系。家校合作教育,學校和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家長。記住,是幫助,不是命令安排。讓家長端正教育思想,講究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和諧一致,這樣才能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成立家長學校,是高老師推薦的最好的方法。他主張:父母應帶領孩子閱讀、帶著孩子去探索大自然、進行倫理教育、健康關懷、勞動教育。“孩子童年里的美麗星空,會讓孩子一生的夜晚都是美麗的。”
? ? ? 可是,現在大多家長都唯分數論,教師也是。除了分數,看不到孩子的閃光和可愛,一張張勾勾叉叉的試卷和紅色的分數,蒙蔽了我們所有人的眼睛。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讀過一首童謠:“一輩子活在樹上也不錯,一輩子活在坑里也不錯,一輩子活在水里也不錯,在哪里都比一輩子只能活在父母(老師)的過高期望里好。”今年,我的兒子高三了,明年就高考了。我能說我不看重分數嗎?他們的老師能不看重分數嗎?清華北大誰不想?但是,我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高考并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每個孩子都一定會找到屬于他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 ? ? 兩年前,我的一個好朋友,孩子高考,曾多次考取綿陽市第一名,高考自己估分702分,滿以為清華已經穩在手中,甚至都選好了土木專業,進行了諸多跟專業相關的活動。結果下來,卻大吃一驚,只有679分。后來走了上海財經。但是孩子現在仍然非常樂觀,學習也非常優秀,自己聯系了上海最好的公司經過層層選拔開始實習。他媽媽告訴我:前段時間,媽媽無意間說:考研時要加油,彌補自己高考的遺憾。不想在我們看來無可厚非的一句話,卻引來了兒子的反駁:媽媽,我有什么遺憾呢?我不覺得當年我沒有考取清華北大就是遺憾。難道只有清北的孩子才是優秀的嗎?我覺得我現在很好。媽媽,你早就應該從你所謂的“遺憾”中走出來了!聽了朋友的講述,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是啊,相信我們的孩子,只要他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他終會找到他自己的光。
? ? ? 今年兒子進入高三,他們開家長會前,班主任讓孩子們給家長寫一封信,可以說說自己對父母的希望。我在兒子的信里卻讀到這樣的句子:“在家里,你們為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學習環境,在校內,你們也從不對我抱有過多的期望值——我覺得這就足夠。冗長是膚淺的藻飾,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單的氛圍,簡單的希冀,讓我可以自由地挑選我所要攜帶的物品,踏上征程。我還想要什么呢?我還能索取什么呢?……如果一定要說希望,就是希望你們能理解我的一些主張和做法,那是青少年應有的批判思維眼光的雛形和非成熟階段……是把思想攪渾后讓泥沙沉淀的過程”……我想說的是,我還能說什么呢?其實,孩子遠遠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幼稚,他們是理解我們的,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 ? 第九堂課:調整心態,享受快樂。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應該是最快樂的事業。然而,現在,除開殘缺不全的假期外,能感受到生活快樂幸福的教師似乎越來越少了。原因何在?除去客觀原因,多還在心態。
? ? ? ? 教育人的活動,本就是與人交往的活動。教師的人生應該是激情燃燒、樂觀憧憬的人生,應該是一個能夠享受教育幸福的人生。很難想象,一個心態消極、悲觀的教師,能培養出樂觀向上、積極上進的學生。教師要有天使一般的心態,首先要有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認同自己的職業和社會角色,尊重看重自己的職業是善待生命、尋找工作熱情和人生快樂的最好方式。
? ? ? 錢穆說:人生只是一個向往。職業認同其實就是尋找自我、發現自我、創造自我。不要吃在碗里,想著鍋里。現在有很多人成天抱怨自己的職業是多么多么不起眼,收入低下,然后,卻又眼高手低,無力改變現狀。更多的人選擇早早躺平、得過且過,沒有自我認同,沒有精神追求,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那么,迷茫和痛苦便在所難免。最幸福的人就是對自己職業感興趣的人。《愛的教育》中說:“任何職業中都潛藏著寶貝,拿鋤頭掘就能掘到金子。”你熱愛自己的職業,就有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便能在工作中尋找到真正的快樂,那些在你眼里的問題孩子,也許就能激起你無限的愛心,熱愛自己的職業,你才會真正欣賞你身邊的同事、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對于每天我們都在做著的那些瑣碎繁雜的小事就會珍視。是啊,人生最神圣的行為就是自己每天做著的事情。只有飽含熱情的教師,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獨有的快樂和幸福。一個懂得對教育過程、生命時光的體驗和享受的教師,是擁有大智慧大覺悟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快樂幸福的人。
? ? ? 也許,我們現在還不夠優秀,但是,相信,我們一直在通往優秀的路上。要問教師的幸福來源于哪里,我想,修煉好這九堂課,我們就一定能尋找到教師職業幸福的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