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總資本的運動:三劍客的盟誓
社會總資本的運動
社會資本的運動,就是社會資本的各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的總和,即由各個單個資本的周轉的總和構成。正如單個商品的形態變化只是商品世界的形態變化序列(商品流通)的一個環節一樣,單個資本的形態變化,以及它的周轉,也只是社會資本循環中的一個環節。
由各個單個資本綜合而成的社會資本的循環,也就是說,從社會總資本的角度來考察的循環,不僅包括資本的流通,同時也包括一般商品的流通。后者本來是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資本自身的循環;二是進入個人消費的那些商品的循環,也就是工人用他們的工資、資本家用他們獲得的剩余價值購買的那些商品的循環。
但是,各個單個資本的循環是相互交錯的,并且是互為前提、互為條件的,而且,正是這種交錯中形成了社會總資本的運動。在簡單商品流通中,某一商品的總形態變化只能表現為商品世界形態變化系列的一個環節。但社會總資本的循環卻包括那種不在單個資本循環范圍內的一些商品流通,即那些不形成資本的商品的流通。
貨幣資本的特點
當我們考察單個資本的周轉時,貨幣資本主要顯示出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它是每個單個資本登上舞臺,作為資本開始它的過程的形式并行使職能的最初形式,因此,它表現為發動整個運動過程的第一推動力。
第二,由于周轉時間的長短不同以及周轉期間兩個組成部分(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的比例不同,從而必須不斷以貨幣形式預付和更新的那部分預付資本價值與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本即連續進行的生產的規模之間的比例自然也就不同。但不管這個比例是怎樣的,能夠不斷執行生產資本職能的、處在周轉過程中的那部分資本價值,總是受貨幣形式與生產資本并存在的那部分預付資本價值的限制。這里說的只是正常的周轉、只是一個抽象的平均數,至于為消除流通的停滯而追加的貨幣資本是撇開不說的。
2 社會總產品和生產的兩大類:生產與消費
社會總產品,從而社會的總生產,可以分成兩大部類:
Ⅰ.生產資料:是一種具有必須進入或至少能夠進入生產消費的形式的商品。
Ⅱ.消費資料:是一種具有進入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的形式的商品。
這兩個部類中,每一部類都各自擁有不同的生產部門,合起來又各自形成一個單一的大的生產部門:一個部門用來進行生產資料的生產,另一部門進行消費資料的生產,它們各自使用的全部資本,都形成社會資本的一個特殊大部類。
第一部類的資本又都分成兩個組成部分:
1.可變資本:從價值方面看,這個資本的價值等于該生產部門使用的社會勞動力的價值,也就是為這個社會勞動力而支付的工資總額。從物質方面看,這個資本是由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本身構成的,也就是這個資本價值所推動的活勞動構成的。
2.不變資本:即該部門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全部生產資料的價值。這些生產資料本身又可以分成固定可變資本(如機器、工具、建筑物、役畜等等)和流動不變資本(生產資料,如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等等)兩部分。
在我們研究簡單再生產時,要以下列公式為基礎,其中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余價值,并且假定價值增殖率m/v=100%。數字可以表示幾百萬馬克,幾百萬法郎,或幾百萬英鎊。
Ⅰ.生產資料的生產:
資本4000c+1000v=5000;
商品產品4000c+1000v+1000m=6000;
以生產資料的形式存在。
Ⅱ.消費資料的生產:
資本2000c+500v=2500;
商品產品2000c+500v+500m=3000;
概括起來說,全年的總商品產品為:
1.4000c+1000v+1000m=6000生產資料;
2.2000c+500v+500m=3000消費資料;
其中不包括以實物形式在繼續執行職能的固定資本。
3 社會資本的簡單再生產: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兩個部類內部的交換
如果我們研究簡單再生產基礎上(這里全部剩余價值都是非生產地消費掉)的各種必要的交換,并且暫時不考察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流通,那么,在一開始我們就會得出以下結論:
1.第Ⅱ部類工人的工資500v和資本家的剩余價值500m,必須要用于購買消費資料。但是,它們的價值存在于價值為1000的消費資料中,而這種消費資料又掌握在第Ⅱ部類的資本家的手里,補償之前預付的500v,并代表500m。因此,第Ⅱ部類的工資和剩余價值,將在第Ⅱ部類內部同第Ⅱ部類的產品進行交換。這樣,就有(500v+500m)Ⅱ=1000的商品產品以消費資料形式從總產品中消失。
2.第Ⅰ部類的1000v+1000m,同樣也必須用于消費資料,即用于第Ⅱ部類的產品。因此,它們必須同第Ⅱ部類產品的其余的、數量與他們相等的不變資本部分2000c進行交換。這樣,第Ⅱ部類會得到數額相等的生產資料,得到體系和第Ⅰ部類的1000v+1000m的價值和第Ⅰ部類產品。因此,就會有2000Ⅱc和(1000v+1000m)Ⅰ從計算中消失。
3.現在還剩下4000Ⅰc。它們有生產資料構成,只能用于第Ⅰ部類的生產,以便補償該部類已經消費掉的不變資本,因此,這同樣需要通過第Ⅰ部類內部的各個資本家之間的相互交換來解決,就像(500v+500m)Ⅱ要通過第Ⅱ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交換,或通過第Ⅱ部類的各個資本家之間的交換來解決一樣。
兩個部類之間的交換:Ⅰ(v+m)和Ⅱc的交換
現在讓我們從兩個部類之間的大宗交換開始進行考察。(1000v+1000m)Ⅰ這些價值以生產資料的實物形式存在于它們的生產者手中,同時生產資料要和2000Ⅱc進行價值交換,即以消費資料的實物形式存在的價值交換。通過這種交換,第Ⅱ部類的資本家把他們的不變資本=2000從消費資料形式再轉化生產資料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中,不變資本可以重新作為勞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參與到產品生產中去,并且對于價值增殖這一過程來說,它們是作為不變的資本價值執行職能。另一方面,通過這種交換,第Ⅰ部類的勞動力的等價物(1000Ⅰv)和第Ⅰ部類的資本家的剩余價值(1000Ⅰm),將同時在消費資料中實現,這時二者都由生產資料的實物形式轉化為一種可以作為收入來消費的實物形式。
但這種互相交換是通過貨幣流通來完成的,貨幣流通成為交換的媒介,同時也使這種交換難于理解,然而它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為必須要求可變資本部分一再表現為貨幣形式,即表現為由貨幣形式轉化為勞動力的貨幣資本時,這種交換才能進行。
至于第Ⅰ部類的商品資本的m部分在第Ⅱ的不變資本的另一半進行交換時,所需要的貨幣,則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預付。實際上,這種流通其實包含著兩個部類的各單個資本家之間的無數個別的買和賣,但是在任何情況下這種貨幣都必須來自這些資本家,因為由工人投入流通的貨幣量,我們已經計算過了。
真實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要么第Ⅱ部類的一個資本家可以用他的和生產資料并存的貨幣資本,向第Ⅰ部類的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要么是相反的情況,第Ⅰ部類的一個資本家把用于個人支出而非資本支出的貨幣基金,向Ⅱ部王磊的資本家購買消費資料。正如前面我們指出的那樣,其前提是:在任何情況下,資本家手中除了生產資本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貨幣儲備,或者作為資本預付,或者作為收入花掉。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簡單再生產中,第Ⅰ部類的商品資本中的價值額v+m(也就是第Ⅰ部類的總商品產品中與此相應的比例部分),必須等于第Ⅱ部類不變資本Ⅱc,也就是等于從第Ⅱ部類的總商品產品中分出來的與此相應的部分;或者用公式來說:Ⅰ(v+m)=Ⅱc。
固定資本的補償問題
在簡單再生產和各種生產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尤其是勞動生產力、勞動總量、勞動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假定在壽命已經完結的(有待更新的)固定資本和以舊的實物形式繼續其作用的(只是為了補償其損耗而把價值加到產品中去的)固定資本之間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那么,在某一個場合,盡管需要再生產的流動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變,但需要再生產的固定組成部分的量還是會增加;因此,第Ⅰ部類的生產總額也必須增加,不然,即使撇開貨幣關系不說,也會出現再生產不足的現象。
在另一個場合,如果需要用實物來補償其再生產的第Ⅱ部類的固定資本的比例量減少,從而只需要用貨幣進行補償的第Ⅱ部類的固定資本組成部分會隨之按同一比例增加,那么,這時候,盡管需要由第Ⅰ部類再生產的第Ⅱ部類不變資本的流動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變,但是需要再生產的固定組成部分的量卻還是會減少。因此,要么是第Ⅰ部類的生產總額減少,要么是出現過剩(就像前面出現不足一樣),而且是不能轉化成貨幣的那種過剩。
誠然,在前一個場合,同一種勞動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延長勞動時間或增加勞動強度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產品,這樣就可以彌補第一個場合的那種不足;但是發生這種變化的時候,總免不了會有勞動和資本從第Ⅰ部類的某個生產部門移動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并且,每一次這樣的移動,都會引起暫時的紊亂;而且,第Ⅰ部類(由于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增加)不得不用較多的價值來與第Ⅱ部類的較少的價值進行交換,從而第Ⅰ部類的產品的價格就會降低。
第二個場合的情況則相反,由于第Ⅰ部類必須壓縮自己的生產,這對該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來說,就意味著危機;或者第Ⅰ部類提供的產品過剩,這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危機。這種過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禍害,其實是一種利益;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下,它卻是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