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圖片出自網絡

文 l 雪花如糖

誰不向往詩與遠方的生活? 只要舍棄功名利祿的誘惑,放下俗世紅塵的紛擾,忍受跋山涉水的艱辛,將清苦和寂寞當作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心靈上的解脫,才能真正地陶醉在山水間,實現"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然而,古今往來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 北宋初期名家林逋應該算一個。

林逋的身上有兩個非常顯著的個性標簽:? 隱逸與梅妻鶴子。因此,提林逋,肯定繞不開這兩個詞。


01.

古代知識分子的隱逸,有些是以退為進。如諸葛亮隱居隆中,不過是等待時機,待聲名遠揚,引劉備慕名而來,三次懇請,才答應出仕。又如李白,隱居在終南山,專門拜訪玄宗胞妹玉真公主,并阿諛奉承地獻上一首《玉真仙人詞》,大贊公主的風姿如何飄逸,其目的就是想獲得公主的引薦。這類隱居頗有點沽名釣譽的味道,沒辦法,知識分子也是人,自然會有人性中的一些缺點,必要時候也會虛偽一下。

但還有另一類隱士,徹底地放下名利韁繩,遠離官場和喧囂的城市,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即使將高官厚祿擺在他面前,仍然不為所動,繼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將陶淵明視為偶像的林逋,自然是真正的隱居者。

那么,他為何而隱呢? 難道他生來就沒有做官的念頭,沒有經世致用的思想,沒有衣錦還鄉、澤及子孫的名利心? 怎么可能!

林逋,出生于錢搪江吳越國,那時大宋王朝還沒有統一江南。978年,戰爭結束,宋朝像一個新生兒出生,朝氣逢勃,國家安定。此時,林逋11歲,父親早逝,他和弟弟跟著祖父生活。出生于書香門第的他,酷愛讀書,不僅讀正經的詩書,也讀雜書。

少年時期是人心智迅速變化的時期。接觸到的人與事會深刻地影響到人生觀的塑造。此時,林逋的老師是一個叫陳摶的人,喜歡道家文化、黃老哲學。這段求學經歷對他以后的歸隱影響是巨大的。

22歲,林逋放棄科舉,這意味著與正統的入仕之路徹底分道揚鑣。他四處游歷,到杭州、曹州。后來,朝廷發生了一件事,徹底地擊碎了他的政治夢想。

公元1004年,宋遼交戰。大宋暫時勝利,然而想求安穩的宋真宗卻主動給遼遞上降表。為了掩人耳目,導演了一出"天書降臨"的戲。又為了粉飾這種低智商的把戲,朝廷號召天下才子寫文,歌功頌德,林逋也在被召集之列。憑他的才學,也許遞上一篇奉承之作,馬上就會高官厚祿,但他沒有。真宗的做法讓許多有志之士寒心,他們內心追隨的是一個有魄力的帝王,而不是一個安于現狀、屈辱求和的君主。從這時起,林逋徹底地熄滅了富國安邦的夢想。

人擇明君而臣,鳥擇良木而棲。林逋沒有在政治上找到他的明君,失去了可以棲息的朝堂,干脆選擇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飛翔。再加上道家文化的影響,更加堅定了他隱居山林的決心。

1008年,42歲的林逋,以杭州西湖孤山作為他生命的棲息地。從此,再未踏入繁華的都市。

西湖的水清澈秀美,座落于湖心的孤山清幽寂靜,仿佛世外桃園。在這清山綠水間,林逋讀書撫琴、吟詩作畫、湖邊垂釣、上山采藥、漁舟唱晚,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追求? 時人是艷羨的,連范仲淹都說他是"山中宰相。" 這樣的隱居生活長達二十年,直到1027年他去世。


02.

林逋在西湖孤山歸隱后,按自己的審美方式來美化居住環境。陶淵明獨愛菊的清雅,而林逋選擇了梅花。他在門前種植了幾百株梅,又養了兩只仙鶴。等梅子熟時,還可摘下換取些錢物,供自己生活之需。梅的冰清玉潔,鶴的高雅超脫,都十分符合林逋的性格。

對于梅的熱爰,他曾寫下多首詠梅作品,但流傳最為廣泛的則是這首《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為詠梅千古絕唱。"疏影橫斜"四字幾乎是用白描的手法寫盡梅枝的清骨與秀影,"暗香浮動"又將梅花在風中搖曳的氣質和神韻表達出來,從視覺、嗅覺兩方面營造出一幅清幽閑雅的意境:

朦朧的月光下,那疏淡的梅枝倒映在淺淺的溪水里,微風迎面拂過,縷縷清香襲來,令人陶醉。

孰不知,這兩句千古絕唱并非林逋原創。而是借用了五代詩人江為的" 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將"竹"改為"疏","桂"改為"暗",移植到"梅花"身上,意境全出,不得不說具有化石點金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絕。從此,疏影暗香成為梅花的代名詞。

讀到這,林逋的粉絲也許會有點失望。其實,這種情況在古時文人創作中很常見,并不能算作抄襲,有些名句都是活用前人的作品,如蘇軾的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 化用了李白的《把酒問月》里的兩句: "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 ; 而有些則一字不差地直接照搬別人的語句,如晏幾道的名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就是直接引用了唐朝詩人翁宏的《春殘》。

無論那種情況,只要用得巧、用得妙,取得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并因此而流傳千古,都可以算是偉大的藝術創作。只要原作者不認為是侵權(當然古代也沒有版權的說法),后人根本沒必要較勁。

不過,林逋的隱居也并不一直是花開獨酌、花落獨吟的生活。他雖遠離官場,但并不與世隔絕、孤芳自賞,而是抱著隨緣自適的交友態度。他與當時眾多名士都有往來,一起詩酒唱和,湖邊垂釣,如范仲淹、宋祁、梅堯臣等。

有些人是慕名而來,有些地方官員則是奉真宗皇帝旨令前來慰問。其實,宋朝皇帝雖然性格溫和軟弱,但都好面子,對文人很優待。盡管林逋曾拒絕服務于朝廷,但真宗皇帝并末懷恨在心,反而表現得十分大度,對林逋歸隱的品格十分欣賞,并賞賜財物,還叮囑當地官員有空的時候就去孤山看看。

不管皇帝是為了刻意塑造自己的"賢君"形象,還是真心贊賞林逋高潔的品質,總之,宋朝文人就是崇尚這種與世無爭、淡泊名利、逍遙自在的人生美學,林逋真正地做到了這一點。

而更讓朋友稱奇的是林逋訓養了兩只白鶴。每逢來客人時,看門的童子便放飛仙鶴。當林逋看到空中盤旋的鶴時,知道有客拜訪,就馬上回家。

萬物生靈皆有情,植梅養鶴到癡狂,林逋也因此獲得了"梅妻鶴子"的稱號。


03.

娶妻生子,本是普通男兒人生的必修課。然而,對追求內心自由幸福的人來講,婚姻并非是生活的必需品。關于林逋的感情經歷,沒有任何絲毫的記載。按理來講,22歲求學結束到42歲隱居,中間有長達20年的游歷生活。當時才子,一般都會流戀于秦樓歌館,肆意地揮霍青春,但奇怪的是,林逋的作品中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仿佛一片空白。難道不婚主義的他,連愛情的火苗也沒有燃起過嗎,難道他從未遇見過讓自己心動的女子嗎?

后人無法臆測。但林逋存世的三首詞中,竟有兩首和離情有關。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長相思》

這首詞語言樸實簡單,且反復詠嘆,頗有《詩經》里國風的味道,唱出了吳越一帶青山綠水間男女的愛情,表達了滾滾紅塵中俗世男女的離別之情,很難相信這是出自清心寡欲的隱士之手。

關于情人的離別,歷來名家寫得很多,如最有名的當屬柳永的《雨霖鈴》: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人生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情緒非常飽滿而又強烈。歐陽修的"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則是一副豪邁和豁達。而林逋的較二者而言,比較清新,感情的流露如碧波綠水,緩緩流淌。

也許是詞人目睹了一對戀人被迫分離的場景,有感而發,以女子的口吻寫下這份難舍難分卻又無法永結同心的遺憾。愛情中的悲歡離合,無論親身是否經歷過,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遠離紅塵的林逋,是否在年輕的時候,也愛上過一位像梅花一樣清麗脫俗的女子,但終究無法永結秦晉之好,被迫勞燕分飛呢?

離別,既有愛人之間的,又有朋友之間的,再看這首《點絳唇》: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讀這首詞,總會想起現代音樂教育家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或許唱的都是離歌,又都是在長亭送別的緣故吧。

詞的上片描繪出一幅凄迷之景: 亂草叢生,落花滿地,煙雨濛濛。下片則揭開了詞的主題: 夕陽西下,一曲離歌在長亭響起。目送著友人離去,背影漸漸消失在那芳草萋萋里,從此各奔東西,不由得黯然銷魂。

唐詩中有很多送別詩。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等。面對離情,唐詩是豪放的,而宋詞則是婉約的,即使是寫男性之間的友情,也是如此。

而林逋的這首詞無疑是一篇上乘之作。即使生活在深山里,他還是渴望與友人經常往來,這恰恰反映出他人格的獨特魅力: 既能享受一個人的孤獨,又能和外界保持一種聯系,超脫而不孤傲,通達而不封閉。

如果說幸福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自由,不為名利所縛,忠實于自己的內心,那么林逋的隱居,無疑是人人都向往卻又無法企及的人生。因此,不光是在宋朝,就是現在,這也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生活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